本篇文章2989字,读完约7分钟
2017中国金融发展论坛
每一个实习记者陈瑜菁每一个记者江林每一个编辑王可染
2017年底,一份新规定的出台,刺激了100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管理市场。在过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有关资产管理新规定的讨论一直没有减弱。如何在未来实现转型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已经成为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的新挑战。
12月15日,由《中国商报》主办的2017中国金融发展论坛暨第八届金鼎奖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在借鉴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资产管理行业现状,重点关注服务实体和行业转型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业也快速发展,但行业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尽管大型资产管理市场在满足居民和企业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赎回刚性、多层套现、期限错配、规避监管等问题。在这方面,虽然新的统一监管规定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但它无疑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
在2017年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上,许多专家和高管聚集一堂,讨论资产管理新规的话题。嘉宾认为资产管理行业打破这一新趋势势在必行,也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他们也期待更详细的监管规定。
打破僵化的救赎势在必行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16年底,银行表内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和23.1万亿元;信托公司委托的信托资金余额为17.5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及其附属资产管理计划的规模分别为9.2万亿元、10.2万亿元、17.6万亿元和16.9万亿元;保险资产管理计划余额为1.7万亿元。随着经济的发展,资产管理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就信托而言,截至第三季度,信托公司管理的资产已达24万亿元。
面对日益扩大的资产管理规模,这些问题不容小觑。在最近发布的征求资产管理意见的草案中,刚性赎回肯定是最热门、持续时间最长的讨论之一。至于刚性赎回的含义,新规草案明确规定,由于金融机构和居民资本保全的心理原因,刚性赎回一直存在,但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如法律纠纷和交易成本上升。在资产管理草案出台之前,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认为,打破僵化的赎回机制势在必行。首先,就银行业严格赎回的产品而言,这是因为以前的利率是非市场条件,但现在利率已经市场化,产品刚刚进行了交易。基础和前提不再存在;第二,在一定程度上,某些类型存款的担保收益的资产产品是不现实的,它们不是为实体经济考虑的,而是为金融机构规避监管、赶工、渠道等考虑的。;第三,由于类别存款与存款没有真正的区别,它们在金融资产的多样化方面是不够的。
杨再平认为,由于刚性赎回的存在,投资者不愿意或不愿承担风险,当然,对于实体经济中风险较高的项目,他们不会分散风险。另外,刚性赎回的存在使得直接融资停滞不前,这也使得中国的直接融资徘徊在20%,而欧美已经有70%。然而,这也与各国不同的法律结构有关。
杨再平表示,开市后,市场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或融资需求者的需求,滚动发行、资金池、集中操作等风险操作将慢慢瓦解,金融也将更加稳定。同时,金融也可以是真正的中介业务。从长远来看,如果从超过预期的收入转化为资产和有价值资产的发行和创造,组织将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而且肯定会
我期待更多的监管规则
回到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其影响远不止打破交易所,而是涉及到所有方面。
大唐财富联合总裁任杰认为,市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所谓的基本资产,即股票、债券和一些非标准的债权或股权,包括上市公司、经纪人、银行和其他实体。;第二层是资产管理机构,包括银行资产管理部门、经纪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他们创造基本资产作为一些产品;第三个层次是财富管理,包括银行的私人银行部和券商的高端财富管理部等。这些主体将选择一些产品并为客户分配资产。如果新法规正式颁布,将对上述三个层面产生影响。个人理解主要对第二层次影响最大,对第一层次所在的市场也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
新法规中有许多详细的规定。在任杰看来,还有两条更重要的规则。第一是识别非标准债券的规则;二是基于公允价值原则的估值细则。他表示非常期待上述两个细则能尽快出台,因为这将对资产管理产品的形式和行业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新规,国美财务副总裁杨志勇认为,监管不是手段,而是目的。中国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信用体系和信用体系的建立机制;同时,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能否最终得到处理,以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尤山基金研究主管周小康表示,监管不应被孤立,而应被视为一个单一变量。在过去的两年里,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开始重叠,比如今年信托规模的扩大和非标准资产的增加。此外,在堵漏过程中,监督往往会打开一些新的机会。不过,周小康也表示,对于私募股权机构,尤其是一些大型私募股权机构,它们在金融市场中扮演什么角色,我希望监管部门能够有所引导,一方面是对私募股权行为进行监管的静态政策,另一方面,它对私募股权机构未来能做些什么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可能会给私募股权行业和私募股权机构的员工带来新的机遇。
充分发挥金融优势服务实体
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话题,中国银行(601988)研究员周经纬指出,首先,现代金融已经定位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要加快构建实体经济、技术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金融本身是经济体系,尤其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对金融和实体经济完全分离的理解的回应,这也意味着金融业不能进行自我循环。
此外,周敬通补充说,现代金融不仅被动地适应经济,而且积极地引导经济。现代经济危机往往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所以金融不应该有问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是坚定不移的。
具体到金融机构,不同的机构对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和回报的来源有不同的理解。中英人寿保险副总裁马旭指出,首先,各种机制至关重要,不仅是保险业的规范体系,还包括各行业的规范体系,包括行业的退出和评估机制。否则,我们不仅会很好地服务客户,还会严重地支撑实体经济。
同方环球人寿总经理助理兼首席人力资源与行政官王千金认为,对于退货的来源,最近监管力度加大,保险公司也在努力。在运营和产品销售过程中,结合健康管理,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与医疗保健相结合,使保险业在金融领域发挥更好的作用,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提高保险防范业务风险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生活。实现未来更好的生活是保险真正想要的。
傅莹集团董事长周志毅表示,服务实体必须首先了解实体。如果你不理解它,你就不能真正为实体服务,分析和控制它的风险;其次,服务实体经济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体,而不是覆盖一切,它可以参与一些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领域,如卫生、教育、养老、娱乐等领域。
海银财富副总裁兼首席投资策略官许小川表示,当前的监管力度应继续加大,特别是对超杠杆业务和渗透性明显的业务,如伪金融类业务,应尽快清理,将市场环境和心态纳入健康的参与体系,以更有效地发挥金融的作用和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作用。
同时,许小川认为,目前金融的供给面也是过度的,并不是所有的金融供给都能进入实体,有效供给可能仍然相对较小。至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应该体现在服务上,充分发挥每一个金融角色的长处和优势,从而真正起到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实体经济的作用。
标题:2017中国金融发展论坛论道资管转型:破刚兑势在必行 期待更多监管细则落地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1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