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0字,读完约4分钟
赤峰新闻网荣媒体记者胡会朝刘沫若
达拉特旗吉格台镇大洪奎村村民萨伦·图纳拉(Saren Tunala)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摆脱了贫困,变得富有。现在她想要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帮助村民致富。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政府和村里的村民帮助我度过了难关。既然政策这么好,我就想往前走。我想和村民们一起过小康生活。”身着崭新的蓝色蒙古长袍的萨伦·图娜拉面带微笑,所有在场的人都被她浑身洋溢的活力和精神所感染。
萨伦图纳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她和丈夫一直在外面打工谋生,他们的收入微薄。2015年,她的丈夫意外地卷入了一场车祸,治疗费用节省了空在家里的一点积蓄。我儿子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了,他的学费还没有解决。东挪威和西挪威借外债来弥补。我的儿子去上学,我的丈夫不能工作,家庭的负担落在萨伦图拉的肩上。他们不得不回到村子里。这时,他们的家乡只有一所破旧的老房子和200英亩的土地。
2015年底,萨伦图纳拉被确定为一个贫困家庭,拥有一张建卡。然而,她不愿意在贫困线上挣扎。她用1.2万元的工业发展基金买了20只羊,种了50英亩玉米。在种田养羊的同时,她照顾在家休养的丈夫,一年挣5万元,摆脱了贫困。
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萨伦·图纳拉不怕困难。她总是从早忙到晚,种草,喂猪和羊。她继续依靠政府的扶贫政策和技术支持来扩大养殖规模。2018年,她的羊群数量增长到近300只,种植了近300英亩的玉米和苜蓿。这时,丈夫休息得很好,可以工作了,夫妇俩又开了一家农家餐馆。由于他们的努力,这家酒店每月净利润超过1万元。
“我不仅要摘下我那顶可怜的帽子,还要昂着头过上富足的生活!”蓬勃发展的萨伦图纳拉(Saren Tunala)已经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典范。她的“牧草种植+肉羊养殖+畜牧业”发展模式已逐步形成,去年净收入近30万元。
“如果你想过上好日子,就不能光靠努力工作。你仍然必须依靠知识和技能,你必须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萨伦图纳参加了新专业农牧民和牧场主的培训课程,并成功申请成为自治区一级的家庭牧场主。最近,她正在村里做一个关于网络红的研究的直播,准备出售自己和村民的绿色农副产品,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得知阿库恩尼是邻村的一户贫困户,丈夫去世后,她很难与三个孩子生活在一起,她主动找到了阿库恩尼,为大女儿补贴了2000元的学费,并承诺每年为三个孩子提供教育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让孩子们放心学习,学费交给我。我帮你养几只羊,养了十几只,再送回来给你。”阿库雷尼被萨伦图拉温暖的心感动得热泪盈眶。
今年,萨伦图纳拉给贫困家庭5只基本母羊和30只蛋鸡,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产业。她说:“是党的好政策使我摆脱了贫困,变得富有。不能忘记党的仁慈。帮助有需要的人共同迈向小康社会,是回报党的恩情。”
村民们并肩抗击贫困,互相帮助,携手实现小康生活。在吉格台镇,仍然有许多温暖的想法让村民们互相帮助。
贫困家庭张家的油饼作坊是在村民的帮助下重建的。今年4月,张耳艾居住的油饼车间失火,所有的生产资料、厂房和设备都被大火吞噬,老两口陷入了困境。村民们得知此事后,尽最大努力互相帮助。他们捐了钱,并贡献了他们的努力,帮助他在一个月内建了一个新车间。
“我品味缺乏,邻居可以分开,我品味不安,和邻居可以共存。”在互爱互助的良性循环下,扶贫不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合唱”。爱情的传递唤醒并激活了邻里相亲、互助友爱的优秀传统文化,吉格台镇的文明乡村风格越来越强。
(转自赤峰新闻网)
标题:互帮互助的乡里乡亲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