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0字,读完约3分钟
5月16日,中国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2018年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实体企业仍普遍感到融资难、融资贵,主要是因为资金无法到达实体经济。他认为,随着货币政策操作的变化,基础货币的渠道和属性将发生变化,实体企业的融资将显著改善。
自今年年初以来,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中性货币政策。最新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8.2%;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8%,同比增长4.9万亿元,同比增长633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5%。
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于学军认为,这种稳定+中性的政策组合实际上是一种刺激性的政策组合,这与近年来宏观杠杆率大幅上升有关。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50.3%,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虽然增速明显放缓,但杠杆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为15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为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2012年至2016年的年均增长率为8.3个百分点。
于学军认为,在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企业仍然感到融资困难和昂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货币政策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2014年后,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下降,基础外汇货币转向了一些新的货币工具,以中期贷款工具(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为代表。自2017年以来,人民币已超过7万亿元,作为基础货币,这是一个巨大的数额。
根据于学军的说法,由于央行向大中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放贷,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资金主要由金融机构持有,金融市场正在迅速扩张,交易活跃;大部分资金流向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房地产市场等特征。同时,由于货币信贷的大幅扩张,货币的有效购买力将进一步削弱,这反过来又会稀释企业手中原有的自有资金,从而自动缩水,从而使企业在资金的使用和周转上更加捉襟见肘。
然而,随着mlf的实施,实体企业的融资困难将得到改善。从今年4月25日起,央行将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同一天,持有未到期多边基金的银行按照先借后还的原则,用RRR降息释放的资金偿还了中央银行借入的多边基金。
基于分销渠道和基础货币属性的变化,于学军预测实体企业的融资将逐步改善,未来1~3年仍将有一个大的空这样运作。
根据央行的披露,在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以取代mlf的那一天,mlf被偿还至9000亿元,净增量资金被释放至近4000亿元。增量资金大部分投向了城市商业银行和非县级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为4.85万亿元,同比增长3438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86.9%,同比增长21.7个百分点。
标题:银保监会于学军:实体企业融资会有明显改善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