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10字,读完约6分钟

镉,别说大米了。 因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受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的影响,在管辖区域和管辖区域之间打各自的算盘,不太容易联动。 治污等于把污染物输送到辖区的思考和方法依然普遍存在。 根据国家海洋局的报告,经过珠江流向南海的重金属超过3700吨。 这只是一个小珠江。 夹着重点金属的污水经由珠江到南海,经由长江到东海,经由黄河到渤海……牡蛎、牡蛎、黄鱼……这些美味的海产品最终会在我们的餐桌上“重金奉还”。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首席记者杨江

贴有“镉米”标签的湖南米赶上了,没能完全消除广东人舌头上的恐慌。 因为“镉米”的重雾没有解开,“镉蔬菜”的传闻被广东省农业厅相关人员证明了。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这个消息怎么不担心? 广东经过几十年的工业繁荣,砷、镉、铜、汞等制造业重金属的扩散已经成为区域性问题,近年来,广东省内东莞、从化、番禺等9个蔬菜种植中心区域的大田蔬菜检测结果显示,蔬菜重金属超标率为10。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今年3月爆发的“镉米”骚乱,5月发酵成为全国关注的公众事情。 但是,据现在的新闻报道,至少10年前,湘粤两地的粮食系统很可能知道超过湖南大米镉标准的问题,但从地区政治,特别是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不熟悉公众。 到2009年,深圳粮食集团从包括1万吨中储谷湘潭直属库、常德直属库、长沙直属库在内的许多直属库返还了超过镉标准的大米,湘粤两地的粮食系统围绕“镉米”的矛盾开始加剧。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事直到去年3月才被媒体曝光,湘粤两地实行各自的说法,深粮集团的解释是“为人民的健康高度负责”,但中粮内部的人深粮集团“突破天机”的初衷是没有的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在两地粮食体系之间的这场口水战争中,公众最关心的“湖南镉米什么时候开始”、“镉米下落”、“镉污染源”以及“镉米危害”等核心问题至今没有得到确定的解答。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值得注意的是,“镉米”、“镉蔬菜”不是湘粤两地的地域性问题,只是中国土地重金属污染的局部描述。

镉源成谜

6月中旬,《新民周刊》访问深圳、广州等市场时,市场恐慌并未减少。 湘米几乎没有了。 人们开始购买从东北美国、甚至泰国、日本进口的大米。 在深圳坊的玩笑中,镉米风波增加了香港人的深圳包“二奶”的价格。 因为港米是标配。 在这种“镉米”风波发生之前,广东省的月平均消费量湘米达到了3万吨。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抛弃湘米这个暴风雨的另一个中心湖南笼罩在焦虑之中。 由于大米卖不出去了,被称为湖南米市晴雨表的益阳市兰溪米市看不到曾经的繁荣。 大部分米厂停止生产,企业广告主损失严重,守着堆积如山的稻谷和每天的民间贷款利息。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湖南省四大生产粮食县之一株洲市攸县,惨淡几乎相同,37家大米加工公司停产35家,稻谷堆在仓库里被麻雀叼走。

县里是这次“镉米”的重灾区,是米安伤农,根据当地农家的反馈,粮食大家们已经心灰意冷,开始一点一点地抛弃水稻。

湖南省是中国最大的水稻主产区,该省年产量为2631万吨,占中国水稻产量的12.9%。 “镉米”危机处理不当,不仅会给当地农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还会直接冲击中国整体的粮食安全。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关于大米中镉的污染源,目前湘粤两地专家基本认为与河流灌溉污染、化肥污染及大气沉降引起的土壤污染三种类型有关。 但有趣的是两省的专家在认定方面有严重的差异。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以童潜明为代表的湖南省专家认为耕地重金属污染与农民施肥过剩有关,农民大量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带入重金属镉,使土壤酸性上升。 湖南省专家认为因此湖南省耕地土壤的ph值从1980年代的6.5下降到了6.0,该省30年来的土壤氧化程度相当于自然状态下300年来的氧化程度。 土壤酸化的结果是土壤中重金属活性的增强。 但这一观点受到广东省内专家的反驳。 因为世界采用肥料,看不到欧美镉超过标准。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包括攸县等粮食生产县在内的官员们也多把污染原因转向过度施肥,舆论认为避免这种情况的话就很轻了。 甚至攸县当地农民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也认为污染源是来自湘江流域的污水灌溉。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湘江已经成为我国河流重金属污染的典型,湖南省60%的人口凝聚,贡献了70%的gdp,但也承担了60%以上的污染。 以攸县为例,当地政府称美国工厂附近10公里没有污染源,但本刊记者调查了当地政府的公开资料,作为中国100大要点的产煤大县之一的攸县,重金属生产公司多,规模普遍小,污染相对严重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年攸县政府提出的污染综合对策方案也验证了这一点,称“每年将全县的重金属排放量减少20%”“投入2000万元资金,关闭污染严重的24家重金属公司”。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用于农田灌溉的河流重金属污染问题其实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以攸县株洲为例,该市是我国有名的重工业城市,是亚洲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 年6月28日,花费2亿元的株洲市重点项目之一霞湾港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竣工。 当地政府通报说,霞湾湖底泥中除去了“含镉4.564吨、铅114.6吨、水银0.67吨、砷6.141吨”。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霞湾港的重金属污染源是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超标排放的工业三废,这些有毒有害残留最终通过霞湾港排放到湘江,累积沉积跨度在60年以上。

被污染的湘江水系最终引进了沿线的农田灌溉,实际上湖南省官员、专家们已经知道,在童潜明朝2009年,已经呼吁省委省政府探讨湘米是否超过镉。 但遗憾的是,领导人的指示多是“防止炒作”。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年2月,湖南省开始了“美国镉污染去除和迅速的检查技术和装备研究”。 这个计划是3年,但没等到结束,镉米危机就爆发了。

在“镉米”风波爆发初期,湖南省的官员们还在闪烁其词。 他们更担心的是是否会影响该省的粮食销售和生产。

但是,危机最终加快了在当地探寻镉污染现状的步伐。 湖南省农业厅已经对全省各地农村土壤进行了样品采集,其中攸县收集了291个样品。 但是,由于区域太大,检查样品有可能达到数万,最终的结果还得等很久。

【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这使包括攸县在内的农业主管部门和农民们感到焦虑。 因为不知道污染源、污染的程度和分布,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下一项事业。

在这场危机中,湖南依然处于被动状态。

前页1234下页

标题:【要闻】镉米去向至今仍成谜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16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