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5字,读完约4分钟

自2016年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发布以来,中国数字普惠金融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普惠金融的可及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已成为当前普惠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

8月9日,京东金融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行业实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快了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形成,有助于解决普惠金融的“普遍性”、“效益性”、服务质量和可持续性等问题。

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

技术提升包容性金融效率和生态优化

近年来,以小微企业和农民为重点的普惠金融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普惠金融业务覆盖率低、单户收益低、风险控制困难等问题一直存在。原因是普惠金融的目标群体多,规模小。在客户信息收集的早期阶段,传统金融机构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难以实现准确的客户营销;同时,传统的金融产品服务流程繁琐,使得包容性金融业务中的单户收益较低,许多机构在业务发展上无能为力。

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李阳在最近举行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与发展峰会”上强调,要深刻理解普惠金融的四大要素,即金融机构应以可承受的成本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为有实际需要的群体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让他们有尊严地获得金融服务。

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

白皮书指出,通过优化信贷审批技术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获得客户的问题,还可以降低机构的运营成本,增加个人家庭的盈利能力。更重要的是,数字技术不仅能带来新的市场增值,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还能极大地促进产业生态的优化。

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京东金融研究所所长孟表示,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改变了传统普惠金融的信贷逻辑,数字信贷的概念已经成为现实;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也降低了传统普惠金融的服务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数字农业贷款模式来看,金融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可以改变传统信贷依赖抵押品的逻辑,优化农业产业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从中小企业融资的角度来看,基于数字技术的全供应链金融方案还可以提高不同行业的综合供应链管理能力,并可以在未来与ar/vr和区块链技术有机结合,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

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

《白皮书》进一步指出,需要创新的不仅仅是数字技术,还有技术应用于金融和产业管理的方式,以及技术对市场空的挖掘和产业生态的重塑,这是数字普惠金融“走出最后一英里”的必要前提。

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

数字转型的加速需要防范二次风险

“社会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各行各业都必须做出选择。问题不在于是否进行数字化改造,而在于如何改造。”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何军认为,中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为了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也是为了深化与金融服务的融合,以新的手段提高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

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

《白皮书》指出,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拥有相关业务的金融许可证和健全的网络系统,在获得客户方面具有内在优势;金融科技公司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数据资源,以及降低服务成本和优化风险控制的优势。因此,双方多层次、深层次的合作将有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

然而,数字技术在推动普惠金融服务规模化和数字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消费者权益保护、二次风险管理等。特别是,机构需要高度重视次级风险。

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

白皮书强调,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包括流动性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融资风险和数据隐私保护风险,还面临技术风险和平台风险。数字金融带来的新风险将与金融服务的内在风险交叉重叠。此外,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更新换代快,可形成多样化的金融风险。

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数字普惠金融时代,次级风险的出现也对普惠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提出了新的要求。谈到如何防范普惠金融的次生风险,孟认为,除了完善法律政策等监管框架外,还可以考虑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创新监管模式。通过增加数据收集的范围和频率,缩小监督的盲区;利用信息收集和共享技术实现跨平台监管,实现跨平台数据交换的透明;合理使用远程技术,加强金融从业人员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误判;全面整合信用评估系统、反欺诈系统、监控预警系统等数字化金融风险控制系统的信息,提前识别和应对个人风险,防止风险扩散。

标题: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9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