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前面战斗,我在后面增援。”只有各司其职,搞好各行业的生产,才能更好地支援第一线。在内蒙古自治区,已诊断出75例COVID-19肺炎病例,2500万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防止疫情蔓延。与此同时,他们又恢复了工作,恢复了与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生产,并迅速开始了另一场战争“流行病”。
确保生产:“绿色通道”摘“忧帽”
节气不等人,春天赢得黄金。在紧张的防疫期间,内蒙古在各县区开辟了农牧业生产的“绿色通道”,保证了农资的供应和流通。
随着天气转暖,河套地区进入春季种植期。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设施农业管理部门派出技术人员帮助数千名农民移植了3000多英亩的温室幼苗。
"有些幼苗不长。"邓口县巴彦高勒镇北凉台村的农民马永林说,村里200多个温室是每个人的生命线。绿色通道开通后,秧苗、种子和肥料都脱下了每个人的“蹲式帽子”。“赶快种吧,西红柿、青椒和华莱士将在五月份上市,你不能耽误市场。”
临河区乌兰图克镇的农民王东饲养了300多头猪。看到饲料快用完了,镇上组织车辆为农民购买饲料玉米。“解决了大问题。政府为我们着想,我必须做好这件事。”他将带领贫困家庭养猪,增加他们的收入。
克服困难确保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发言人王玉峰说,自治区在做好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大力推进“菜篮子”生产。多部门合作,推动重点农牧业企业复业,共推荐184家龙头企业申请国家专项低息贷款。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复工率达到70%。
能源输送: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滚滚而来
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年煤炭生产能力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最近,许多地方都急于烧煤。尽管存在聚集人群的风险,但燃烧煤炭的迫切需求也在内蒙古人的心中。
锡林郭勒盟白音华煤矿的铲运工王全自春节以来就没有休息过一天。最初,他可以从1月30日开始享受7天的轮换,但外籍人员不能回来。他和900多名留守工人坚守岗位:“我们的煤是用来发电的,可以保证战争‘疫’的光,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煤炭之都鄂尔多斯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迅速恢复煤炭供应。早在2月10日,64个煤矿恢复了工作,占总生产能力的41%。春节期间,该市储存的450万吨煤有效缓解了周边省市和京津冀对燃煤的迫切需求。
在当地疫情防控紧张时期,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远程作业,在第一线轮换,加大柴油、汽油和液化气的生产。今年,它已经生产了10万吨石油产品,保证了各地用户的需求。
内蒙古京能双信发电有限公司克服困难,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保证了电厂的运行。目前,全区已有153个煤矿恢复生产,日产煤200多万吨,电煤供应恢复正常。草原上的煤、电、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正被运往全国各地。
保持位置:“后方”和“后方”
“你在前面努力工作,不要在家里担心,我会承担所有的工作!”2月18日,侯丽娜医生的爱人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白塔机场对进入安检的妻子大喊。截至21日,来自全区12个城市的8批814名白衣天使从草原飞往荆楚。
在这场战争的“流行病”中,中国大地凝聚了一股强大的“攻守”力量——各地纷纷冲到湖北前线;在自己的“前线”,各行各业都成了“后方”的“后方”,保证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运行。
自2月13日起,内蒙古的所有单位、住宅区和嘎查村都处于封闭管理之下。在寒风中,成千上万的基层干部来到他们的辖区,日夜坚守他们的“阵地”。
"这是一把煤锤和一件棉衣,可以在晚上使用."生来残疾、只有一条胳膊的石一边说,一边将货物交给锦湖嘉园门口的服务员。生于1994年,大学毕业后,他在乌海从事残疾人社区公益工作。元旦的第三天,他放弃了假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每个人都在前线战斗,我们个人有多努力,我们有多努力。”
"我昨晚买了食物,今天一早就送来了。"武汉返乡居民杨兰春兴奋地说。在过去的几天里,东河区天骄街道办事处的20多名“党员送菜队”干部充当了“生活管家”,隔离了居民、空老人和残疾人。
“呆在家里就是奉献。”呼和浩特的很多人都觉得今年的房子不冷。这是因为“后方”的取暖工人夜以继日地熬夜,给在家抵御疫情的人们带来暖流。
"在非常时期,感冒是很可怕的。"供暖工人张三毛说。早上8点,在呼和浩特成发供热有限公司的桥接近分公司的供热“枢纽”之前,57岁的张三毛(音译)带上口罩,拿着下班工人手中的对讲机,开始24小时值班。他在屏幕上切换设备的运行画面,看到煤被准确地送入炉子,热能被平稳地传递。他自信地说:“我们必须让人们的家温暖舒适。”在他旁边,几个馒头和一瓶泡菜是他一日三餐。
在呼和浩特空荡荡的街道上,水、电、煤气和温暖的巡逻车非常显眼。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副局长恽君毅说:“千千有一万名英雄在前线作战,我们必须给他们加油。”
目前,内蒙古各地都在根据时间恢复生产,以确保经济发展。宾馆酒店相继开业,其中乌海市建立了企业宾馆对接平台,并采取补贴措施安排返乡企业隔离观察。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21日电)
标题:紧打另一场战“疫”——来自内蒙古复工复产一线的报告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