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7字,读完约5分钟
5月31日,由京东金融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技术与网络安全研究中心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联合撰写的《数字金融反欺诈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目前,数字技术与金融业的融合催生了一种新的数字金融形式。与此同时,金融欺诈风险不断扩大,反欺诈形势严峻。传统的反欺诈手段维度单一、效率低下、范围有限,难以应对新的欺诈手段。在此背景下,京东金融研究所发布了一份白皮书,其中梳理了新的欺诈方法、反欺诈措施以及在八种金融情景下识别和打击欺诈的做法。
(孟在《数字金融反欺诈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做主旨发言)
反欺诈面临巨大挑战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潜力逐渐扩大。与此同时,其暴露出来的风险也日益增加,欺诈行为也层出不穷。数字金融欺诈已经从简单的黑客攻击和刷卡发展到现代尖端技术,如大数据,从撒网到精确,以及更复杂和多样的方法,如金字塔计划,兼职赚钱,网上购物退款,金融管理和虚拟货币叠加。
京东金融研究所所长孟表示:由于数字与金融的“联姻”,金融诈骗呈现出专业化、产业化、隐蔽化、跨区域化等新特点,对传统的反诈骗手段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金融领域的反欺诈技术应该不断创新,不仅要准确打击现有风险,还要先下好棋,防患于未然。
数字金融反欺诈的主要技术手段
如今,随着欺诈团伙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反欺诈技术能力直接影响到数字金融反欺诈的实际效果。从应用层面和技术重点来看,数字金融反欺诈技术可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引擎等类型。
白皮书主要列举了八种数字金融场景,即网络支付、网络运输保险、点对点贷款、网络营销、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手机银行和生猪保险。
以网上支付场景为例,一位用户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5万元“不见了”。经过反复询问,他得知自己在某个平台上注册了一个新账户,购买了高达49,966元的商品,这在本质上并不是他的购买行为。事实上,该平台的风险控制部门利用其风险控制系统在付款时触发预警。收到预警后,风险控制负责人迅速安排拦截该订单,同时安排发货,进一步锁定嫌疑人,最终帮助用户追回损失。
黑色产业集团经常窃取和使用与账户安全直接相关的个人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号码,并进一步将其用于精确欺诈和恶意营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行为序列、生物探针和关系图技术,可以预测和综合分析支付前期、中期和后期的风险,有效识别和打击网上交易中的账户盗窃行为。
首先,行为序列技术发现了购买记录的异常。其次,生物探针技术发现,这种购买行为与平时不同。最后,通过分析发现用户对该产品的需求不高,因此也引发了预警。在数字金融反欺诈的具体应用中,多种技术的结合尤为重要,尤其是需要升级和跨境。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技术与网络安全研究中心的杨东表示,反欺诈手段必须从单独打击转向联合打击。反欺诈不仅仅是针对已经发生的欺诈,而是做好事前预防、事前预防和无形打击的最佳选择。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网络犯罪侦查部主任秦玉海认为,从实践经验来看,反欺诈战争不是某项技术或方法的单一战斗,而是一场集数据、技术和机制于一体的综合防御战争。数据是反欺诈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前提,技术是打赢反欺诈战争的重要支撑,机制是优化反欺诈效果、增强反欺诈能力的重要保障。
反欺诈经验对防范金融风险的借鉴作用
白皮书指出,未来数字金融的反欺诈之路应从数据、技术和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平衡。
数据是基础。数据采集是建立反欺诈体系的根本前提,加强数据使用和信息披露的安全保护是发展和完善反欺诈体系的重中之重。
技术是支撑。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反欺诈模式和体系建设,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准确打击欺诈行为;另一方面,分享行业内的先进技术,优秀企业的技术产出是值得鼓励的。
机制是保证。一是建立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参与的反欺诈联盟,建立数据、技术和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其次,加强行业层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可以共同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建立行业风险缓释和互助机制。
白皮书全面总结了数字金融领域的欺诈和反欺诈。通过介绍反欺诈的先进经验,可以借鉴行业反欺诈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经验,促进全社会数字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数字金融反欺诈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取得全部成就。只有在技术的不断迭代中实现自身的动态优化,它才能赢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京东金融研究所所长孟表示:通过白皮书的发布,我们一方面希望为行业提供新的欺诈真实案例的“警示记录”,并介绍反欺诈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借此机会呼吁业内外各界同仁携起手来,共同加强反欺诈技术的研究合作和数据信息共享,为数字金融的蓝海蓝天贡献力量。
来自金融部门金融渠道的作品都是有版权的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将被视为侵权!
标题:京东发布《数字金融反欺诈白皮书》 详解8大场景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8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