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6字,读完约5分钟
图/李永健: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主编
2018年5月11日,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召开了《三农网络金融蓝皮书:中国网络金融发展报告(2017)》新闻发布会。蓝皮书系统梳理了翼龙贷款等数十个平台的市场运行数据,全面解读了2016-2017年农业、农村和农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
蓝皮书专门提供了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互联网金融的详细而丰富的数据,并梳理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要事件,包括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地区就业、创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化和许多其他方面的影响。
一是“三农”互联网金融保持快速增长和广阔发展前景
根据蓝皮书,“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互联网金融交易增长率远远高于普通互联网金融。2016年,p2p在P2P借贷中的交易额约为2万亿元,增长率约为100%。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p2p点对点借贷的交易额为400-450亿元,增长率为250%。
据实际调查,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平均增加3万元的资金流入就可以解决一个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2016年,根据400亿元的p2p点对点借贷交易额,130万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这对中国农村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蓝皮书分析,自2016年以来,大量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涉足“三农”业务。其中,包括“三农”在内的335个p2p网络借贷平台和以“三农”为重点的29个p2p网络借贷平台,比2015年的15个增加了近一倍。
蓝皮书估计,2016年上述29家公司的营业额将达到600亿元左右,至少9个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的营业额将超过10亿元。其中,行业代表企业翼龙贷款的营业额为252亿元,约占总市场份额的40%。
蓝皮书预测,到2020年,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的互联网金融(不包括互联网金融)总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
二是“三农”互联网金融产业演进,翼龙贷款继续领先
“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互联网金融在过去几年里已经在农村地区得到了探索和发展,其形式自2016年以来一直在不断演变。除了信贷以外,由于农村地区各种产权的确认和相关政策的破冰,抵押贷款开始增加。自2015年以来,“两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项目已从传统金融领域扩展到互联网金融领域。预计未来,以“两权”抵押贷款为核心的各种创新抵押贷款模式将在农村获得快速增长。
蓝皮书以聚焦“三农”的29个p2p平台为例,其业务模式从生产金融开始,到消费金融、供应链(产业链)金融、金融租赁、分期付款购买、公益农业金融产品等领域。
2016年,翼龙贷款从业务合规性和对借款人的多维服务方面对其产品进行了反复升级。随着农村翼龙贷款数据的积累,合作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渠道的下沉已经完全实现,在未来“三农”网络金融领域仍将处于领先地位。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代表企业,蚂蚁金服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的投入,并于2016年底提出了“三年粮食雨计划”,计划在三年内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的信贷规模达到1万亿元。京东打算依托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同时,白皮书指出,网上农业供应链金融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可以将农业供应链和互联网金融深度融合,开发更多具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特色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这是未来农业、农村和农民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方向。
第三,互联网金融平台切入扶贫领域,社会经济贡献得到肯定
2016年是“十三五”扶贫的第一年,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开始进入扶贫领域。除了以益新亿农贷款为代表的公益性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外,以益龙贷款为代表的商业性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开始利用互联网全面进入扶贫领域,为扶贫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翼龙贷款业务覆盖全国180个重点扶贫县,向42627名借款人(次)发放贷款25.16亿元,平均利率15.83%,平均贷款规模59026.14元。
仅在西部地区,翼龙贷款就能有效支持工业扶贫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白皮书预测,围绕中央提出的农村振兴和金融扶贫战略建设计划,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已经通过“三农”互联网金融平台得到解决。互联网金融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下一步,地方政府也将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支持力度,通过在线金融服务平台促进扶贫,扩大整体发展规模,实现脱贫致富。
标题:社科院发布《"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在线化金融业态成为创新亮点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7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