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80字,读完约7分钟
从高层正式提出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到现在社会各界正在对新的城市化目标形成共识。 但是,关于其具体的路径选择,从各级政府到民间都留下了很多议论。 高前景和统一并存的顶级设计,将城市化视为系统工程,着眼于整体性、协调性,进行统一的思考和长期的计划,成为推进新城市化的当务之急。
从2010年开始,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组织了20多名院士、100多名专家对中国城市化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考察和调查。
日前,中国工程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快速发展战术”重大咨询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相关课题组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报告,进行了座谈。
面对中国巨大的农村生活人口和几十年的户籍制度,中国到底如何实现人的城市化?
该重大咨询项目的负责人,全国政协前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前院长徐匡迪院士接受了《望东方周刊》的采访。
徐匡迪强调,城市化不是“造城运动”,也不是建立征地、家园,而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是农民从农业社会生活向城市社会生活转移的过程,是劳动方法、就业方法、生活习惯的转换
他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支持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真正的城市化37%
《望东方周刊》:现在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基本问题,如城镇化率等有很大的争论,你怎么看这个数字?
徐匡迪:据统计,截至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城市人口约7.2亿人,已略高于世界平均值。 但是,扣除“半城市化”这部分农村劳动力,大约只有37%,真的要把农村年轻一代从农业转变为第二、第三产业,还是要迅速发展产业经济,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现在有可喜的现象。 根据我们的调查,10年前60%的农民工流向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 从2002年开始,流向这些地区的农民工逐年减少,现在在省外打工的农民工不到50%,大部分流经省内,在附近打工。 这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但是,也有新的问题。 我们课题组调查了数万名农民工,发现90多岁的新生代从小上学,95%的人没有参加过农业劳动。 他们自己和父母都没有回农村务农的意愿,在今后的城市化中增加了困难。
调查显示,9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中,不到5%想回到农村,是因为农村房子大,城市居住条件太差,别人家是农机专家。 80多岁的农民工想回家也不到10%。 70多岁出生的一代,几乎70%回去。 他们来城市打工,先盖房子,为女儿存钱嫁人,准备给儿子娶媳妇,这些事件结束后,踏踏实地回了农村。 因为这是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人的意愿完全不同,人的城市化在中国是很多复杂的问题,必须区别对待,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研究,“一刀切”。
现在中央非常确定,为什么关于城市化有这么多争论? 有些人太单纯城市化了。
光盖建筑物不行,要巩固产业基础,支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群。 此外,科学技术、产业要不断创新,使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否则,老产业也将被淘汰为新产业。
《展望东方周刊》:如何理解人的城市化?
徐匡迪:从1993年到去年,在中国快速城市化时期,城镇化率每年增加约1.5%,年均有近20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但是他们不是城市居民,被称为“农民工”。 我认为这只能说是“半城市化”。 他们和城市居民一样从事工业、服务业的劳动,但生活条件没有达到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要求和社会保障。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增加的2.6亿城市人口中,只有1.6亿人属于“半城市化”。 我们课题组这次调查的目的是处理实现者的城市化。 只要城市扩大面积,让所有人享受均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就不是人的城市化。 人的城市化是新城市化的核心。
人的城市化与人的素质有关。 如果农村孩子考上大学,通常可以在镇上找到比较稳定的工作,有一定的收入,可以租房子,有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这部分人自然实现了人的城市化。
读高中、读职业专科学校的一个人,接受训练后,可以通过资职认证,取得相关执照从事技师、技工的工作,在城镇、公司稳定地工作、生活。
在人的城市化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合地产的方法。 所以我们课题组关注的不是马上给城镇户口,而是要根据人的不同地区、城市的大小来区分。
课题组讨论时,许多专家建议特大城市通常要妥善管理劳动力,主要要让有专业技能的人进来。 北京、上海、广州,这些特大城市为了管理人口,通常应该有本科学历。 省会城市,地级市和中等城市,至少需要大专学历。 在县就业可以中学毕业或有专业证书。
人的城市化有多方面的意义,也可以创造第二、第三产业乃至现代化农业的就业条件。 因此,人的城市化不仅是人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更重要的是给人的就业机会,相当于城市居民的就业机会。
超大型城市和中小城市并列
《展望东方周刊》: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城市化道路,什么是中国特色? 新地方呢?
徐匡迪:新的有三处。 首先要做好城乡统一。 光想把农村变成城市不行,要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粮食安全等。
第二,新的城市化是在当地附近迅速发展当地经济。 没能把农民推向城市,乡村空心态化,乡镇不景气。 过去,一些非常发达的小镇由于农民去打工而导致当地不景气。
第三,必须支持适合当地优势的产业。 比如山东省苹果丰富,苹果必须放在冰箱里,卖不出去就很烦恼。 其实,苹果酱、苹果醋的生产等,应该在当地迅速发展苹果加工产业链,提高了苹果的附加值和储藏条件。
中国的优势和外国不同。 中国的农业用土地分散,只有东北的三江平原可以迅速发展机械化大农业,在河北省的中南部、河南的部分地区进行大规模机械化。 像山东、江西这样的农业大省也有很多山区,以四川为代表的西南地区的农地在山间的小水库里,不能进行大农业。
所以,中国的特色是什么呢? 中国的城市化人口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超过80%。 75%也做不到。 我们建议到现在2030年达到65%。
当然,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但必须是适当、切实、有区别的推进,而不是按照“长官的意志”推进。
中国城市化战术的本质是劳动力转移还是从低附加值劳动向高附加值劳动转移,还是从农业生产向工业生产和服务业转移? 这里也有人的素质问题、教育问题、经济迅速发展客观规律的问题。
《展望东方周刊》:说到人的城市化和转移,现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似乎已经挤满了人。
徐匡迪: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大公司和规模化生产在小城市绝对做不到。 一定离中心城市很近。 比如,福克斯康组装电子产品,一个工厂有数万工人,必须保证水、电、比较好的居住条件和充分的生活物流服务。 乡镇一定不能提供,只能选择深圳、郑州这样的大城市。
前页12次页
标题:【要闻】工程院院士:中国城镇化人口不可能超过80%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1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