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13字,读完约6分钟
他们这样传播“雷锋精神”
在3月5日雷锋日到来之前,我省许多高校用别的方法弘扬、传播雷锋精神,亮眼。
3月4日上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会组织了志愿者队伍,来到秦淮区莲子营8号夫子庙老年公寓进行慰问活动。 这个团队由来自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和肯尼亚的9名外国留学生组成,虽然交流有障碍,但其热情和善意深深感染了老年人。
“在中国,我学的第一个字是‘爱’,爱自己,需要帮助的人也要爱。 ”。 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南航学生会外籍副主席、来自孟加拉国的大三学生尼赫德说,一些孤独的老年人缺乏照顾孩子,想和人在一起,他们想尽力。 他们努力用生硬的中文介绍自己。 留学生们合唱“我和你”,唤起老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亲切记忆,不由得打起节奏。 留学生们拿着抹布扫帚,为老人们打扫房间。
4日下午,一场主题报告会在南京医科大学江宁校区召开,6名“最美的南医人”相继上台,向200多名“90后”大学生讲述各自的故事和感悟。 这六位“最美的南医人”分别是最帅的医生高苏麟、最美的护士卢长艳、最美的医学生张书文、谢文静、最美的基层干部、写了103本防疫工作笔记的沈禁闭,以及“人民满意的健康卫士”,退休后 除了60岁的沈禁慎,77岁的陈梅英,剩下的四个人平均是“80后”或“90后”。
3月3日下午,盐城工学系校园里“雷锋红藏品展”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看了很多关于雷锋的报纸、出版物、漫画、邮票、徽章、书画等收藏,很多学生拿出手机拍摄。
8年前在社区支持下,从工厂退休的夏天德创办了雷锋事迹陈列馆,自己多年收藏的1200多种雷锋事迹资料、300多种雷锋徽章、推进5000多种雷锋精神的书画、邮票、明信片、视频、CD等 “我从小听雷锋说话长大,现在的孩子对雷锋了解多少? 我们不能让雷锋精神走得太远。 ”夏天德的表情庄重地说。
本报记者蒋廷玉本报通讯员刘咏庄梓
“网络雷锋”用替代方法传递正能量
作为全国网络文明传递志愿者,泰州中学教师孙逸豪必须每天消费近一个小时在微博、博客和qq上推广文明精神。 一年前,他成立了文明泰州博客圈,约600名博友在其中谈论了对文明生活的感想和看法。
泰州市文明活动无处不在,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杜宽军介绍说,该市约有42万志愿者,网络文明传递志愿者只是该市志愿者活动的缩影。 目前,全市全国文明机构成立了3至5名网络文明传递志愿者小组,在全市范围内也成立了800名网络文明传递志愿者队伍。 志愿者们经常在点信息网站、商业网站博客、论坛等互联网空之间传播文明用语。
作为网络志愿者,泰州市网络文明传递志愿者活动支队副队长钱瑛组织通过论坛、博客、微博、qq群推进全市网络文明志愿者,中华民族历来的节日、以往的文化、以前 学习道德榜样和身边好人的事迹,揭露市民文明的风采,评论网络的事情,记录工作、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和认识,浏览不忙的网站,关注网络的事情,投稿,发微博和博客。
在志愿者的影响下,泰州的一点市民也尽自己的力量支持网络文明的传达。 一位“网络雷锋”相继向贫困孩子捐赠了200件防寒服。 网名叫“雪月”的年轻人,他平时浏览很多网站,很多网站热衷于网民的聚会,但很少参与爱的活动。 看了泰州论坛的建议,他特意请假,带着一些新棉袄从苏州赶来参加活动。 网民“图解”买了几公斤的“恒源祥”毛线带去现场。
在泰州,出现了更多的“网络雷锋”,也有人在找心理咨询和医生。 有人提供法律援助,有人扶贫。 对电子技术感兴趣的杰从安装简单的系统开始,得到了同事、朋友帮助。 他的新计划是与热衷于互联网服务的朋友建立技术支持中心,帮助越来越多的人。
“要维持网络文明,不仅要依据法律的制约、制度的规定,还要依据道德的自律性和道德的典范。 网络文明志愿者们发挥这样的道德模范作用。 ”。 泰州市委推进部副部长、文明办公室主任王海波说。 颜海萍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采用文明互联网、绿色互联网、文明语言,整个网络都会吹‘文明风’。”
本报记者赵晓勇
8年支教,爱写《雷锋日记》
3月4日,雷锋纪念日前一天,扬州大学农学部阳光协会新一届的大学生会员们按照惯例聚集在一起,集体讨论新一年的西部支教计划。 记者意外地在协会会长陆胡文手里找到了日记本,记录了大学生们爱的接力的故事。
打开这本叫《雷锋日记》的书,早就黄了的纸上写着细字,每篇文章都来自不同的人手。 第一页日记的时间是2007年,每一页翻页,每一页都记录着作者参加西部助学的体验和心情。 “2008年7月25日,因为明天要回家,所以我很高兴,但我很舍不得这些孩子。 我希望阳光协会下一学年的后辈继承我们的精神,给孩子们带来希望”“2009年7月14日,我想家,想吃妈妈做的菜。 在这里学会了自己做饭”“去年7月10日,在去大别山的列车上,我很紧张,不知道那里的孩子们会不会欢迎我们。 我该怎么和他们交流呢”……
“这本日记平时放在协会的办公室里,各协会的成员可以阅览。 看着前任们的日记,心里总是有神圣的使命感。 当初,这种使命感驱使我去大别山支教”陆文告诉记者,8年前阳光协会成立,第一届会员第一次去大别山教书,支教故事就开始了。 8年来,协会会员不断更换,去大别山教书的爱的接力棒持续着。 这本日记里已经有几十名支教队员写下了自己支教的插曲和心得。 现在,陆胡文领导的新阳光协会又将接受这份爱的接力棒。 他自信地说,每次复习这本日记,感觉就像每次协会会员之间进行比赛,看谁能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他相信今年的支教活动一定不会输给上几次,这本日记一定会留下新一页精彩的支教故事。
本报记者张晨本报通讯员唐一宁
(原标题:雷锋,写在我们心中的《日记》)
标题:【要闻】雷锋, 书写在我们心中的“日记”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15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