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2字,读完约4分钟

7月8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出席上海新金融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金融技术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李东荣强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科技创新具有生命力。

李东荣: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

李东荣说,从本质上讲,经济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金融创新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因此,今天我们强调,金融技术的重要性不能脱离金融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我们必须坚持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严格按照经济金融规律办事,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产生的有效金融需求,提高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李东荣: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

谈到如何把握金融技术创新与风险监管的平衡,李东荣表示,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并不矛盾。他强调两者之间必须形成适当的平衡。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借鉴监管沙箱、监管科技等新概念,建立包容性创新管理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应用试点和产品测试,使金融科技创新“动起来,做好,做好”。另一方面,要通过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并行互补,行政监管与自律管理的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全面覆盖金融技术风险的长效监管机制,使监管当局能够“看、穿、管”金融技术创新。

李东荣: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

李东荣还指出,金融技术作为一种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现代经济进入信息时代后金融领域的新特点、新形式和新模式。它不仅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投资和支付方式和习惯,还会影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生态。从宏观金融运行体系的角度来看,这些影响必然会给我们长期依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金融稳定框架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他认为,目前,在金融技术相关业务规模相对较小、缺乏足够的数据库的情况下,很难准确量化金融技术的宏观影响。然而,作为一个全球金融技术应用发展迅速、规模巨大的国家,中国有必要及时建立一些前瞻性、开放性的研究储备。

李东荣: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

在从研究层面谈论金融技术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时,李东荣认为,金融技术对金融稳定既有积极的潜在影响,也有消极的潜在影响。

从积极影响来看,多元化金融技术主体的有效竞争将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金融技术可以改善金融服务的可用性,将更多的小型和微型经济实体纳入经济和金融活动,并有助于降低风险集中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

李东荣: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

从负面影响来看,当金融技术提供跨市场、跨机构、跨地区的金融服务时,会使金融风险更具传染性、传播更广、传播更快。虽然金融技术促进了金融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在线和开放,但它也使技术依赖和网络安全的风险进一步聚集。金融技术服务的许多长尾客户风险识别能力和容忍度较弱,更容易产生羊群效应,扩大金融顺周期性。

李东荣: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

在李东荣看来,金融技术也可能对货币政策产生多重影响。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点对点借贷和互联网基金销售等金融技术服务将降低各种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成本和时间成本,使金融市场对利率更加敏感,有助于提高基于价格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同时,一些金融科技业务具有一定的货币创造功能,模糊了传统货币水平的界限,降低了与广义货币供应量挂钩的量化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

李东荣: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

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看,金融技术增加了金融市场流动性需求的不确定性,这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加剧,增加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难度和成本。

随着互联网支付等电子货币的迅速扩张,流通中的现金量将会减少,货币乘数、流通速度和需求函数的估计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将降低传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李东荣: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

此外,李东荣还表示,中国在金融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应用规模上处于国际前列,但我们也要清醒地正视自己的不足和不足。“客观地说,中国在发展原始商业模式、核心技术,特别是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制定领先的国际标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需要尽快填补。”李东荣认为。

标题:李东荣: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1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