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00字,读完约6分钟
"银行业一直是信息技术的推动者和领导者."中国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部专家赵萌(601398)在最近举行的“2018中国银行(601988)行业发展论坛——技术授权金融新挑战子论坛”上表示。
近年来,金融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和业务模式,新时代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商业银行加强金融技术研究,强化金融技术思维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全行发展战略和转型方向,刻不容缓。
金融技术的“变”与“不变”
自去年6月央行发布《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加强金融技术和监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金融技术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已全面展开,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部分银行在金融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今年4月,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诊断学)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无人银行”。同月,农业银行(601288,诊断)在重庆推出首个“自己动手”的diy智能银行;在区块链领域,中国银行在12个项目中试点应用了区块链技术,在其年度经营预算中,将金融技术投资比例提高到1%以上;在云计算领域,民生银行(600016,诊断)创新构建了“4云+1范式”,直销客户超过1500万,金融资产超过1500亿元;在大数据应用领域,工行自主开发了网络金融智能风险控制系统。截至目前,已截获11万笔线下交易,保护客户资金3亿多元。
可以看出,银行机构创新性地应用科技,最终是基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在金融技术领域,改变的是客户、行业和监管。具体来说,顾客的消费行为、行业的主要构成和监管都在不断被清理,这些都是不断变化的内容;在这些变化背后,金融技术的金融属性没有改变,其目标是为客户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赵萌强调,“只有掌握了变化而不变的金融技术,我们才能把握和控制金融技术的发展方向。”
据赵萌介绍,工行已经建立了7个实验室,分别是数字银行、区块链与生物识别、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主机平台和基础设施。同时,工行还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云平台建设、智能投资、生物识别、区块链和物联网应用等六个方面做了一些实际应用。“今年,工行提出了情景建设的发展目标。希望通过跨境合作,中国工商银行的金融能力将被输出,并通过跨境合作引入精彩场景,为客户创造一个金融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赵萌说。
新经济催生新金融
“我们在国外的研究发现,与中国金融行业更多地使用金融技术的事实不同,外国金融技术的主流应用领域是制造业。”民生银行直营部副行长罗勇在论坛上表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可以实现信息系统的联动建设,及时响应生产过程中各个节点的推进。这给银行业带来的启示是,金融技术赋予了一个行业权力,不仅仅是赋予技术能力,而是导致了业务合作管理的变化。
“金融是为企业服务的,有必要知道企业未来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只有这样,银行才能提供更好、更准确的金融服务,而不是简单地限制存款和贷款。”罗勇说,新经济催生新金融,新经济来自制造企业的新动能。只有银行机构在企业产业转型的基础上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技术创新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罗勇表示,经过民生银行的调查,未来将形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由生态平台巨头和几家内置公司组成的“开放式工厂”。那么,面对“巨人+创新”的新模式,银行应该如何利用技术创新为自己提供金融服务呢?
首先,要理清逻辑关系,强调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就必须在新经济的基础上提供新金融,这就是新金融的技术创新。如果我们谈论没有新经济基础的新金融,它将很容易导致金融泡沫;第二,银行应该选择不同的行业规模和不同的行业生态来从事金融服务,这与五大国有银行提供的综合金融服务不同。未来,中小银行将秉承专业银行的发展理念,形成新的服务形式;第三,与“开放工厂”相对应,银行可以建立“开放银行”,即一种新的服务架构体系。
罗勇认为,银行业引入金融技术将是一个“电子银行-渠道银行-开放银行”的渐进过程:初始阶段是目前业内知名的“电子银行”,生产模式是相对初级的金融产品信息化;在后期,“渠道银行”引入了营销和流量管理的概念,主动接触客户,准确服务客户,帮助客户决策;最后一个阶段是“开银行”,把渠道变成平台,为大企业、上下游的小企业、甚至企业的个体员工提供服务。这种形式可以在许多实际行业的供应链经济中找到。
“第28条法律”可能被颠覆
“28年法则”意味着,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商业银行将把重点放在能带来80%价值、占20%的客户身上。然而,在金融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28法则”可能被颠覆。
“一直以来,银行希望为80%的‘长尾用户’提供服务,但结果并不乐观。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形成了“聚沙成塔”的效果。金融技术是银行机构拓展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华夏银行互联网金融部副总经理钟(600015)表示。
事实上,在过去,银行是“渠道导向”的,并设立了大量的银行网点。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流量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用户聚集或加入到互联网平台和场景中。然后,银行现在需要做的是利用金融技术,积极布局平台和场景,并尽可能将金融服务扩展到80%的“长尾客户”。
毫无疑问,这些“长尾用户”包括小型和微型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监管当局发布了大量政策文件,以指导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那么,如何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呢?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张庚生在论坛上提出了改变银行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方式的五点建议。通过梳理,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发现,与金融技术相关的有三个方面,如“充分利用大数据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智能识别客户需求,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包容性金融服务网络”、“利用移动金融创造小微企业贷款便利环境”。
此外,重楼克雷恩认为,银行机构与互联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利用互联网公司在技术和平台方面的优势,提升银行服务能力,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据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1家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标题:银行业内人士热议:金融科技赋能银行触达更多“长尾用户”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9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