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7字,读完约4分钟
2019年12月17日,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金融技术对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贡献,会上还发布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出席论坛并致辞。他表示,目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和深水区,金融技术在普惠金融中的应用重点应从拓展和增值转向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倡导负责任的创新和业务可持续性等共识原则,更加注重普惠金融客户的金融素养和数字能力建设。
图片来源:图片由主办单位提供
中国金融技术在市场规模和应用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和长期发展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同时,会议还强调,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势头的关键时期。结构、体制和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个阶段的重叠效应继续加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李东荣认为,要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提高金融供给的适应性。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发展金融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要充分发挥金融技术在资源配置准确、服务渠道全时化、业务流程自动化、风险管理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有效改善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民生建设、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的不足。,积极落实大银行服务中心下沉、中小银行主业集中的政策要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强化保险公司的退保功能,有效提升金融供给
目前,我国金融技术在市场规模和应用创新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但也面临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相对不足、核心技术尤其是底层技术研发不足、领先专家和复合型人才短缺等现实挑战,需要加强全链专业配套服务。李东荣表示,要改善金融科技产业的生态环境,着力提升金融体系的竞争力。作为金融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金融技术已经成为数字时代全球金融创新和金融竞争的制高点。
他认为,有鉴于此,应加大对金融、金融和社会资本等多层次资源的投入,积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联合建立金融技术实验室,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和5 G基础研究等金融应用,着力打造安全可控的金融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开源社区。 建立和完善产学研有机合作的金融技术人才培养认证体系,重点培育法律咨询、知识产权、风险投资、创业孵化等专业配套服务
同时,按照国家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安排,积极加强金融科技领域人才、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国际双向交流和资源对接。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建立动态、规范、可持续、国际化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系统,为提升中国金融体系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支持。
用科技武装金融监管,增强金融监管的实时性、准确性和渗透性。国内外实践表明,发展金融科技的重点在于普惠金融,难点在于普惠金融。近年来,中国利用金融技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一些典型模式。
例如,李东荣表示,在传统信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在税收、社会保障、交易、供应链等方面使用替代数据。,开辟了小微客户的第一笔贷款;依靠智能移动终端、近场通信、生物识别等技术,我们将为客户提供便捷、便携的移动支付服务,完成基本金融服务的最后一程。
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金融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李东荣表示,目前,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协会正在有序推进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移动金融客户端软件的备案管理,期待广大从业人员和金融消费者积极参与,共同促进我国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为推动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增强了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包容性,还使得金融业务边界模糊,金融风险传导速度加快,金融风险结构更加复杂,从而给金融安全和金融治理带来新的挑战。
李东荣表示,要按照国家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发展监管技术,用技术武装金融监管,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实时性、准确性和渗透性。同时,它注重双轮驱动和双翼齐飞的监管技术和监管体系。在完善传统金融监管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宏观审慎管理、职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的制度建设,切实强化监管红线和底线的刚性约束力,防止破窗效应,为监管技术的更广泛、更深入应用奠定制度基础。
标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金融科技的应用重点应从扩面、增量向提质、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6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