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24字,读完约8分钟
7月8日,由《商业日报》主办的2019中国保险业科技创新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中国金融协会副会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李阳在会上说,互联网在保险业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接入成本。金融需要最新的技术来帮助,改变基础和提高效率。李阳指出,在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将科技手段与保险经营理念相结合,寻找合适的情景,制定价格,为大众(603883,咨询股)和企业管理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认为,保险技术改变了保险产品的研发和定价模式。技术催生了创新的情景导向、定制化和智能化产品,实现了保险产品的动态、差异化和精确定价。除了产品和渠道的变化,朱还从保险业务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科技如何推动行业的变化。
本次论坛发布的《中国保险业科技创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技术已经应用于保险业,开创了保险业的全新发展。随着这些技术与保险结合的深入,给传统保险业带来了新的渠道、新的模式和新的形式。科技保险已经成为整个保险业加快业务模式转变的共识。
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从网络保险到技术授权》的数据,2018年,中国保险业实现原始保费收入38016.62亿元,同比增长3.92%。从长远来看,中国保险业的规模和增长率是可观的。就2017年全球保费市场排名而言,中国保费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安联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10年中国将产生约三分之一的新保费。
纵观中国保险技术的发展,最初是将技术应用于销售渠道的转变。近年来,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平台都开辟了网上渠道,网上保险发展迅速。在业务实体方面,2012年,中国只有39家保险机构经营网络保险业务,到2017年,市场实体增加到131家,其中包括61家个人保险公司和70家财产保险公司。
网络保险在情景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李阳指出,作为一个高度依赖情景的保险业,关键在于如何揭示各种情景,并以匹配风险的能力进行定价。正是因为风险无处不在,所以保险无处不在。近年来,在金融技术的帮助下,该行业在过去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需求,这极大地扩展了保险场景。
中国金融协会副会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李阳在接受记者杨涵采访时合影
在网络保险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创新产品,如既有声誉又有销量的返程保险。白皮书指出,在技术和市场的驱动下,网络保险不仅促进了行业竞争的演进,也丰富了自身的内涵。
总的来说,网络保险已经从简单的小额标准化发展到灵活的定制化和长期的产品特色化,从金融需求发展到风险防范,从异域保险的手法创新发展到服务民生的情景融合的专业创新,网络保险正逐步走向技术化、专业化和合理化。
在朱看来,科技的引进,特别是在一些互联网场景中,有一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到目前为止,人们越来越关注这样一个问题:除了频道转换和场景创作,科学技术还能起到连接和重建的作用,构建新的生态吗?焦点正悄然从网络保险转向技术授权。
从2012年到2015年,中国的网络保险增长了约20倍。在2015年网络保险爆炸式增长后,保费增长率开始快速下降。2017年,网络保险费收入为1835.29亿元,同比下降21.83%。互联网渠道的保费收入趋于稳定,表明传统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快速、廉价地联系到大量客户,线下转网的发展模式已经进入瓶颈期,迫切需要保险技术的力量。
《白皮书》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援助,它表明,从业务发展的角度来看,保险技术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依赖互联网开展业务。此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保险公司的运营和业务发展中逐渐被用来提高业务效率、改变产品形式、改善服务和与客户的互动、推广新的业务模式和构建新的保险生态。
在谈到下一步如何更深层次地利用科技手段改变保险形式时,李阳表示:我们还应该在一些核心领域运用科技,比如核保。他指出,通过科技来推动保险产品的发展,就是让科技在保险公司的风险寻求、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发挥作用。核保通常被理解为大核保的概念,包括保险申请和核保条件的审查。
2018年,各大保险公司竞相探索智能承保在数百万医疗保险等产品中的应用,改变传统市场的保险方式。所谓智能承保是指保险公司利用智能规则引擎、语音图像识别系统、电子签名、人脸识别技术、医院系统互联、金融数据互联等智能中后台系统,确保客户完全独立完成保险,从而优化承保成本效益的过程。
朱认为,我们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来改变商业模式。以需求驱动的健康保险产品百万医疗保险为例。如果技术不应用于中端和后端,产品的支付率将缓慢上升,其背后的风险可能会出现。在它看来,技术在中后端的应用还没有挖掘出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在记者的陪同下拍摄
例如,李阳还表示,将保险的功能嵌入到各种金融产品链中,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信用。例如,在资产证券化和结构性金融产品中嵌入保险可以帮助国家改善信用体系建设,防范信用风险。在李阳看来,在下一阶段,有必要将科技手段与保险经营理念相结合,找到合适的情景并对其进行定价,为公众和企业管理风险。
保险技术不仅仅是保险+技术。在朱看来,未来,科技将继续推动一些商业模式的创新,并赋予保险价值链的所有环节以权力。他列举了几种可能的模式创新:首先,技术已经成为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即技术和保险的深度融合;二是保险的金融属性和服务属性的深度融合;第三,是跨行业的跨境联系和深度融合,如健康保险+健康服务、养老保险+老年社区;第四,是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完善监管体系以适应保险技术的发展,保险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监管水平的鼓励、引导和规范。白皮书指出,科学技术为保险业创造了全新的发展,影响深远。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保险业有望突破行业发展的困难和痛点,科技的应用将以保险为基础,保险创新的源泉仍然是保障功能。
以奇奇保险为例,监管部门停止了爱情保险、标贴保险等产品,并频繁发布风险警示。在保险发展的过程中,不应该有赌博的性质,而应该尽可能做一些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事情。监管当局不断地阻止和引导保险技术的发展,使其在未来走上正确的道路。李阳认为,金融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我们应该警惕泡沫。
对于中国快速发展的保险技术,朱认为,监管有时难以适应保险技术带来的变化,技术改变了行业,监管需要进行更多的调整以增强适应性。他提出要完善适应保险技术发展的监管体系。
具体来说,首先,我们应该鼓励保险科技创新,我们不应该因为一些虚假的创新而抹杀创新的重要性。第二,当我们的业务技术先进时,监管技术如何先进?只有当监管者自己发展数字监管时,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变化的形式。第三,有必要提高监管的稳定性,因为不确定性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市场干扰。此外,朱还提到了弥合监管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鸿沟、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白皮书》指出,保险机构需要准确运用新技术帮助风险防范,确保科技手段的正确应用,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借鉴国外成熟行业的实践经验和先进科技水平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保险的价值功能,更好地提升企业自身的价值。
从保险机构的角度看,朱表示,目前中小主体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要全面应用保险技术,提高创新水平。他建议,保险公司需要在人才、组织和文化方面进行深刻变革,比如增加科技组织的建立,使公司文化更能容忍科技的试错。
标题:科技改变保险进行时:业界聚焦产品、渠道、业务管理、商业模式四大变革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5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