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4字,读完约2分钟
图片来源:照片网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进一步突出了对各部门重要改革和支持政策的梳理和解读,以及对相关市场、机构和地区创新实践的总结。
报告显示,自2007年建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增长534.4%,11年间年均增长16.5%。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底的6.1万亿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32.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2%至24%。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也发展迅速,农产品期货市场也从无到有。2007年至2018年,中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加到572.7亿元,参保农民从4981万人增加到1.95亿人,分别增长10.1倍和2.9倍。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及相关部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信用信息系统日趋完善,为261万小微企业和1.84亿农民建立了信用档案。在农村,每个人都有一个银行结算账户,在农村有自动取款机,在农村有pos机。此外,在支持政策方面,加强政策协同;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涉农金融机构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我们将全力以赴振兴农村;在金融扶贫方面,优化扶贫再融资管理,完善扶贫小额信贷管理政策,支持贫困地区通过绿色渠道发行上市,创新推出扶贫票据和企业债券。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支农和小额贷款余额分别为2870亿元和2172亿元,向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行提供的抵押补充贷款为33795亿元;全国扶贫再融资余额1822亿元,同比增长12.7%。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2461亿元,同比增长12.5%。共发放扶贫票据26张,总额276.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指出,农村金融供求矛盾依然突出,与农村振兴战略和金融供给面结构改革相比,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任务依然艰巨。下一步,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和产品体系,更好地满足农村振兴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具体来说,一是推进市场化改革,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二是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三是突出重点,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四是完善配套政策,激发金融机构的内生动力;第五,充分依靠数字技术,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封面图片来源:照片网
标题:央行: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1年间平均年增速16.5%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