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2字,读完约3分钟
□人民日报评论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扩大内需、有效抵御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
自COVID-19爆发肺炎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疫情越大,越要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指出“民生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稳定”。4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和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特别强调加强安全和改善民生。
当前,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国防控疫情的投入压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外部需求受疫情影响很大,国内需求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种流行病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一些人可能在基本生活中面临更多困难。必须认识到,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扩大内需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根本立足点。在疫情正常化防控中,要坚持加快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加快恢复工作和生产。同样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民生与内需、发展和公平息息相关,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拉动消费,而且促进投资,这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只有牢牢把握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才能有效扩大内需,更好地释放国内市场的需求潜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如果我们充分发挥“三农”这块石头的作用,就能赢得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主动权。中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丰富,完全有能力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应。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加强对粮食市场价格的监测和监管,继续组织猪肉、水果、蔬菜等副食品的生产和流通,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就业是最大的生计。要全面加强稳定就业措施,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减轻负担,稳定岗位,扩大就业,做好分阶段降低社会保险费、返还失业保险金和就业补贴工作。政策是有效的。针对一些企业严重失业、稳定岗位压力大、重点人群就业困难等突出矛盾,地方企业和群众正在帮助提高政策准确性,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适当提高城乡低保和养老补贴保障标准,将疫情和疾病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对疫情严重地区给予临时生活补贴。相关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应及时启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保持安全生产底线,狠抓各项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我们越是加快恢复工作和生产,就越是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我们决不能只顾发展而不注意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只有当消费繁荣时,经济才会成为一潭活水。我们不仅要抓紧落实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让群众有能力消费,还要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让群众有信心消费。要落实常态化防疫控制措施,有序推进各商场、市场恢复工作,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运转,让群众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消费。要更好地满足人们消费升级的需要,适应个性化和多样化消费的趋势,努力提高消费品的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
困难不能阻止中国的经济发展。我们有一个超大的国内市场。如果我们把重点放在扩大内需和刺激内生动力上,我们就能够克服疫情的影响,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尽快推动经济向前发展。(转自《人民日报》)
标题:扩大内需必须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