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42字,读完约10分钟
2017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整体继续快速发展,市场主体增加,业务规模激增,六家公司相继在美国上市;与此同时,行业问题也很突出。比如,现金贷款业务带来了短期的“非理性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合理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社会风险,并遭到了监管的攻击;消费分期业务的风险逐渐凸显,发展相对薄弱。
总的来说,行业受到了监管的沉重打击,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助贷”模式已经终结,之前建立的金融产业链受到了挑战;未来,行业需要回归,理性稳健发展。
下面,我们将从监管政策、市场主体、业务运营、资本市场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盘点和分析。
1.该行业计划申请成立9家消费金融公司,其中4家已获准开业,整体步伐已经放缓
2017年,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申请不如2016年活跃。该行业计划申请成立9家消费金融公司,其中4家已获准开业,整体步伐正在放缓。主要原因是根据银监会的设立原则,2016年已经基本饱和;除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外,各地消费金融公司的分布基本呈现出一地一户的特点;此外,消费金融公司申请成立的门槛相对较高,许多公司申请网络小额贷款公司。
回顾2017年,消费金融公司专注于业务运营、资本增加和股票扩张,许多早期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实现盈利。申请成立2017年消费金融公司
2.消费金融公司的梯队已经逐渐出现,利润已经成为一个关键词
2017年,经过多年的发展,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越来越好,这体现在很多公司的盈利能力上。与此同时,梯队逐渐出现,吉之岛、兆联等消费金融公司一方面依靠股东的资源禀赋,另一方面依靠创新和发展,实现了快速发展,进入了行业的第一梯队。与此同时,资金来源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自2016年底以来,许多消费金融公司增资扩股,主要是为了满足业务规模扩大和监管要求。
3.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大量增加,新的现金贷款规定戛然而止
一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成为热点,一度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各地纷纷批准成立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业务。最严重的是“现金贷款”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1月24日,中国至少有233家网上小额贷款公司注册并开业,其中包括业务范围从传统小额贷款转变为网上小额贷款的公司。
然而,这种情况已经急转直下。2017年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发布紧急文件《关于立即暂停审批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要求从即日起,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不得批准设立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禁止新批准的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随后,银监会下发了《现金贷款业务整顿通知》和《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整顿实施意见》。除了不增加新的,现有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格也将被重新审查。此后,许多公司都宣布终止建立网络小额贷款公司。
事实上,网上小额贷款的金融资格的价值还没有被市场考虑。
4.从风雨到监管,“现金贷款”市场是理性的回报
今年上半年以来,现金贷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7年4月,银监会发布《银行业风险防控指导意见》,要求全国各省市开展“现金贷款”业务清理整顿工作;截至2017年11月底,集中下发了一系列整顿现金贷款业务的文件,对现金贷款业务的监管工作已经落实。相应地,以高利润、掠夺性和暴力收集为特征的现金贷款的“非理性繁荣”结束了;未来的现金贷款市场将是理性的回报。5.各地严格查处消费贷款非法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行为
自2017年以来,一些地区和机构的个人消费贷款(包括信用卡透支,不包括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特别是那些用途不明的,增长迅速。一些大额和长期消费贷款与消费属性不匹配,并非法流入房地产市场。
这一现象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促使他们出台文件进行监督和整改。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长期以来,个人贷款非法进入房地产市场将是消费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个人贷款业务进入住房市场”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各地)
6.消费分期业务风险暴露,引起监管关注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消费金融发展迅速。早期,依赖于各种消费场景的消费分期业务发展迅速。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风险已经开始暴露。主要集中在依靠中介会展业产生的经营风险、一定时期后积累的信用风险以及业务发展面临的竞争风险。例如,3c的财务战略开始分阶段收缩,并开始裁员;以医疗美容为主营业务的米莫金夫,在东北等地裁员。消费类分期付款业务暴露出来的风险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
消费平台将迎来一波突破、重组和洗牌的浪潮。
7.消费信贷部门掀起了上市浪潮
2017年,金融科技公司掀起了一波上市浪潮,6家公司在美国上市。成功上市对行业和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行业而言,表明市场前景、业务模式和财务状况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对于企业而言,上市意味着需要全面、完整地披露信息,并接受监管机构、投资者、媒体等的监督。,这将迫使企业公开、透明、合法和合规,并促进行业的整体标准化治理;上市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资本增值,还会带来品牌声誉和口碑,对行业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新的金融监管正在加强,未来上市公司应该更加负责任。
8.中国的现金贷款转移到东南亚
自2017年以来,中国的金融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现象。这是许多因素的结果。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金融服务覆盖率低,需要挖掘需求;与此同时,经济在好转,人口红利明显,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居民消费需求逐渐增加;许多因素使得许多中国企业寻求以较低的边际成本在新市场发展业务。在金融监管方面,一些东南亚国家拥有灵活的监管制度,有利于海外企业拓展业务。例如,新加坡实行“监管沙箱”制度,将金融技术视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2017年1月,印尼金融服务监管局发布监管文件,确定了金融科技企业的注册和许可要求,制定了监管沙箱,并在出台更多法规之前采取了相对灵活的监管方式,为中国企业出海创造了条件。
对于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来说,他们主要是想凭借先发优势向海外发展,以便在蓝海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除上述因素外,中国11月和12月出台的现金贷款新规,大大降低了许多国内现金贷款公司的生存空间,这直接导致它们寻求拓展海外业务,而东南亚的印尼是最受欢迎的市场。但这一选择尚未得到市场的证实。一些金融技术公司走向大海
9.校园贷款业务遵循监管理念,但事实上它几乎被停止
关于校园贷款业务,2017年,监管力度加大,混乱局面开始得到有力整顿。与此同时,政策支持正规金融机构(银行)再次进入校园贷款市场。从各地现有的有关校园贷款业务的政策或监管文件来看,其核心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封锁,一个是稀疏,即各种非特许机构提供业务难度更大,被监管或自律组织严厉制止;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被允许进入校园贷款市场。
随着现金贷款新规的实施,首付贷款和校园贷款再次被提及,并再次受到严格限制。此前,许多网上贷款平台寻求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校园贷款业务,这使得形势更加严峻。
空的校园贷款业务被极度压缩,但实际上却被强行叫停。
10.资产证券化规模爆发,马太效应出现。现金贷款新规出台后,转折点将会到来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消费金融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各种市场主体开始逐渐承受财务压力。资产证券化已成为所有实体解决财务困难的重要方式,这在2017年尤为突出。
据零点智库统计,2005年至2016年,中国消费金融领域共发行了67种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发行规模为1286.85亿元,其中13种信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为472.38亿元;共有54家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为814.47亿元。
自2017年以来,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中国消费金融领域加速发展。据零点智库统计,2017年1月1日至12月26日,基于个人消费贷款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有23种。单,发行规模为1489.36亿元;1 .以个人消费贷款为基本资产的资产支持票据产品,规模15亿元;基于个人消费贷款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换交易)108种,总发行规模2598.24亿元。此外,它还包括55个单一和505.24亿在场外市场流通的产品和机构间私募报价产品系统;此外,信托受益权、小额贷款、保理融资等基础资产的交易产品发行规模约为100亿元。
总体而言,2017年消费信贷领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接近5000亿元,是2005-2016年的近4倍。
中国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具有以下特征:1 .特许金融机构与非特许金融公司的发行者共存;2.市场内和市场外并存;3.非持牌金融公司有很强的发行意愿,而且数量发展迅速,超过了持牌金融机构;4.动态资产池模式和静态资产池模式并存;流动消费贷款基础资产与非流动消费贷款基础资产并存。
其中,非特许机构主要使用行业领先平台,如蚂蚁金服的小额贷款公司、京东金融的小额贷款公司、百度金融的小额贷款公司、小米金融的小额贷款公司等。,蚂蚁金服是唯一一家。
然而,在新的现金贷款规定下,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的规模是有限的。今后,这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将会受阻,规模可能会出现一个向下的转折点。
11.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空信用信息系统的呼声高涨,信协应运而生
经过十年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再次被认为是基石问题,即中国的信用信息系统仍然缺乏。因此,业界呼吁改善系统,建立一个共享数据或信用信息系统。
据媒体报道,2017年12月14日,“鑫联”董事会及股东大会选举汇达资产托管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朱为董事长,暂代董事长;“新联”将正式命名为“百行征信”,并将于今年年底正式成立。
虽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对信用社寄予厚望。
标题:消费金融这一年:资本与狂欢齐飞,监管与挣扎并举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1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