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产党和母亲河给了我们幸福的新生活!"谈到今天的幸福,大拉特旗赵树林镇东海新村的老人吴尔才由衷地叹了口气。

吴尔才1947年出生在这里。他也是大树湾养鱼协会的现任主席。说起过去,他已经是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了。

吴尔才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告诉他,清朝以前,这里的河水在汛期泛滥,村子的中心位置相对较高,而周围地区相对平坦,有大量的河流交汇,可以俯瞰浩瀚的大海。人们误以为这是东海,村名就是从这里获得的。

黄河渔村里,幸福、感恩话儿多

“东海到处都是水,只有鱼不能生产食物。”普通百姓中流传的无奈话语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的真实写照。

"黄河宁,天下平."1952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修建国家堤坝,现在它更加坚不可摧。过去,黄河沿岸的小渔村在2018年入选第八批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民间还有一种说法:“东海是个好地方,这里出产鱼和食物。”

黄河渔村里,幸福、感恩话儿多

依靠大山和饮用水,由于养鱼和旅游接待,兴昌渔村的老主人李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为儿子创造了一个富裕的产业。现在,二儿子李已经接手两年多,注册了鄂尔多斯沿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蒸蒸日上。去年,营业收入超过800万元。

黄河渔村里,幸福、感恩话儿多

“鱼塘占地241亩,主要养殖鲤鱼、鲫鱼、草鱼和鲢鱼。此外,还有10亩观赏鱼,10亩荷花,700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17间优雅的客房,一个大厅,和400名游客一次。”78岁的李精力充沛,记忆力很好。

黄河渔村里,幸福、感恩话儿多

“去年,只有我家接待了4万多名游客,今年估计达到5万人。”李高兴地说:“村民们住在黄河边,喝黄河水,养黄河鱼。我们不仅要感恩,还要回馈母亲河。”

黄河渔村里,幸福、感恩话儿多

“是的,住在黄河边上,靠黄河发家,村里有107个养鱼户和31个鱼餐馆,平均家庭收入约4万元。”吴二才进一步补充道。

在东海新村刘嘉颖社会的乡村路边上,两个绿色的大容器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见过容器鱼吗?你见过在水上种植绿色蔬菜吗?”吴二才笑着卖了关子。

当我走近时,我看到盒子里的鱼不时上下翻腾,附近鱼塘的水面上种着绿色蔬菜。

“这是一个受控容器循环水养殖项目,是由农业部水产技术推广站和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牵头的绿色生态鱼类养殖模式。”吴尔才说道。

东海农心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张福宽说:“传统的一亩鱼塘养殖可以产出2000磅的鱼。这个30立方米的容器可以生产5000磅的鱼,它还可以饲养一些著名的品种,如鱿鱼和黑鱼。”

黄河渔村里,幸福、感恩话儿多

张福宽的栽培思想不仅仅是关于鱼。今年,他从村民那里承包了1200多英亩闲置的盐碱地来种植水稻,用100英亩土地种植了8万多只螃蟹,并试图饲养2300只水禽,如野鸭、红嘴鹅、白鹅和蹼足鸟。

黄河渔村里,幸福、感恩话儿多

鱼香,莲韵,乡村。近年来,东海新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产业和人文优势,在当地著名品牌“大树湾黄河鱼”的带动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听着早晨的公鸡报晓,看着浅浅的鱼,闻着稻花香,享受着田园风情,这些都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诗歌和遥远的地方。东海新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留住了投资者。

黄河渔村里,幸福、感恩话儿多

四年前,乐珠微旅游度假区的负责人周猛来这里视察项目,有着天蓝、绿、水的东海新村给了他一个主意。不久之后,一个集餐饮、娱乐、寄宿家庭和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建成了。

黄河渔村里,幸福、感恩话儿多

近年来,周猛结合赵树林镇发展规划,加强旅游与农业、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完善服务设施,优化游客体验,提升活动档次。

如今,海心岛的非遗镇已经正式投入运营,包括剪纸、扎染等13项非遗传传承技术,成为学生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学习和旅游的好选择。

“‘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这是最好的见证。今后,我们不仅要响应国家号召,保护母亲河,还要结合绿色发展理念,把乡村旅游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东海新村委会主任高瑞平说。

黄河渔村里,幸福、感恩话儿多

碧波荡漾,跃过龙门,落下云朵,铺开芦苇,这是新时代渔村的新景象。黄河向东流,东海之心小渔村的变化仍在发生...

标题:黄河渔村里,幸福、感恩话儿多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1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