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实现了农村牧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推进土地整合、改造和升级,建设优质高产农田,建设新的现代化农业基地105万亩,总规模269万亩。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实现全市181万亩耕地和518万亩草原集约经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肉羊、肉牛、生猪、家禽、獭兔、水产品、水果、蔬菜和奶业“六大产业”,重点建设绿色农牧业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建设大型集约化养殖园区1185个,标准化蔬菜水果基地30万亩。
培育新的经营主体,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家庭农场,建设家庭农场654个,家庭农场1170个。支持农牧民合作组织发展,登记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390个,带动农民3万人。培育和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61家,打造了孟想羊肉、大力士牛肉等多种知名品牌。
积极构建现代农牧业服务体系。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扩大基层动物防疫人员队伍,巩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成38个基层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站建设任务。成功成立农村牧区土地流转服务仲裁委员会,完善土地、草牧场管理纠纷仲裁制度,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载体,进一步完善农牧业信息服务。逐步建立集保鲜冷藏、物流配送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市场流通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建立生态文明体系,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实施“三区”发展规划,建设生态自然恢复区23200平方公里。坚持保护优先,严格执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执法;认真落实草原生态奖励机制,每年完成10068万亩奖励任务。认真实施京津风沙源二期、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建设美丽的鄂尔多斯,植被覆盖率稳定在70%左右。
白市农牧业局局长:
“十二五”时期是鄂尔多斯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围绕“提高农牧业效率、增加农牧民收入、繁荣农村牧区”的发展目标,全市农牧业工作坚持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的主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步伐,着力培育农牧业特色品牌。 有效提高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保持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汽车制造业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亮点之一。仅从2015年1月到7月,该市的汽车产量就达到了34765辆。
我市依托农牧业优势,着力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积极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牧业效率和农牧民收入。图为乌审旗无定河镇有机水稻种植基地。
标题:农牧业:提升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jj/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