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2字,读完约4分钟

十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了汶川,给四川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也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5月11日,国家商报记者获悉,近十年来,四川银监局和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加大信贷投入、保障金融服务、实施优惠政策等方式,全力支持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极大地促进了灾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涅磐重生。截至2018年3月底,四川39个受灾地区存款余额为1.15万亿元,比地震前增加9140亿元,增长近3.8倍;全省39个灾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206亿元,比震前增加7159亿元,增幅6.8倍。截至2017年底,受灾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6830亿元,是地震前的三倍。

汶川地震十周年 四川银行业累计向灾区投放贷款超8000亿

此外,近10年来,四川灾区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水平大幅降低,不良贷款率下降37.14个百分点,地方法人抗风险实力稳步增强。

充分发挥金融输血功能据报道,近十年来,四川银监局积极引导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向受灾地区投放信贷资金。在充分发挥金融输血帮助灾区快速重建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育自身造血能力,重点支持地方支柱产业和企业发展,促进灾区真正振兴和发展。

汶川地震十周年 四川银行业累计向灾区投放贷款超8000亿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向灾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贷款3054亿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贷款992亿元,市政基础设施贷款885亿元,水利农村基础设施贷款651亿元。受灾地区重建和发展的坚实基础;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贷款187亿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33.19万笔,农村住房改造贷款704亿元,60多万笔,近150亿元投入灾区,有效帮助灾区人民实现住房目标;共向受灾地区支柱产业发放贷款2319户,贷款2933亿元。

汶川地震十周年 四川银行业累计向灾区投放贷款超8000亿

此外,四川银监局还及时为受灾地区新建机构建立了绿色通道,指导全省银行业机构做好受灾地区网点的科学布局和改造规划,鼓励受灾地区新设分行,增加自助服务机的投放,不断扩大受灾地区金融服务覆盖面。

汶川地震十周年 四川银行业累计向灾区投放贷款超8000亿

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后,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创新金融产品70余种,累计服务金额338亿元。灾后保留和开发了一些创新金融产品,现有余额34.15亿元。十年来,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受灾地区修复或搬迁网点1690家,新增网点286家,累计投资33亿元;新增自动取款机7406台,pos机6万多台,总投资7.8亿元,有效满足了灾区人民就近便捷获取金融服务的需求。

汶川地震十周年 四川银行业累计向灾区投放贷款超8000亿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来,四川银监局在市场化运作、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引导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受灾地区的需求,调整信贷计划,优化相关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受灾地区中小企业和农业、农村、农民等弱势地区的发展。

汶川地震十周年 四川银行业累计向灾区投放贷款超8000亿

数据显示,10年来,全省金融机构共向受灾地区投入小微企业贷款11.5万笔,总额4454亿元,向“三农”贷款1.05万亿元,向扶贫贴息贷款43.14亿元,向国家助学贷款8.17亿元,向受灾失业人员发放就业贷款4.01万元和23.65亿元。

汶川地震十周年 四川银行业累计向灾区投放贷款超8000亿

四川银监局表示,近十年来,全省金融机构向灾区捐赠4亿多元人民币,援建156栋建筑,相当于9.3亿元的市场价值,以实际行动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灾区345个项目实施了减息减息政策,减收手续费和利息62亿元,其中CDB四川分行对30个灾害性不良项目减收利息38亿元,相当于该分行地震前两年的净利润总额。

汶川地震十周年 四川银行业累计向灾区投放贷款超8000亿

近十年来,四川银监局在充分了解受灾地区信贷损失的基础上,按照区别对待、平等协商的原则,责成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做好灾害性坏账处置工作,促进受灾地区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经营。同时,不断加强对受灾地区各项信贷数据和投资的监控和管理,全力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牢牢把握无系统性区域风险底线。10年来,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核销地震不良贷款46.67亿元,追回灾害不良贷款29.46亿元,帮助不良贷款整改后增加216.22亿元。

标题:汶川地震十周年 四川银行业累计向灾区投放贷款超8000亿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