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17字,读完约9分钟

当春天来到草原,一切都恢复了。

3月的春天,记者在鄂尔多斯西部的草原上看到,随着疫情的逐渐稳定,草原上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当地人民正在积极参与火热的农村振兴大业和脱贫攻坚战。在深度采访中,记者们不断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和感动。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物种繁殖的优良帐户

阿拉腾·瓦齐尔是鄂托克旗安素镇安素嘎查51岁的牧民,一直是当地的大农场主,家里有5000多亩草地、600多只绵羊和10多头奶牛。家里有三口人,独生子女已经在呼和浩特参加了工作。每年卖牛羊的净收入超过40万元,还有一辆小汽车和一辆皮卡车。在嘎查,他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好人”(意思是舒适的生活)。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但这位养了半辈子牛羊的“好人”去年突然带回了几个外国人,在原来的草料地上种了一些树和昕薇,被称为“钙果”。嘎查里的牧民对此不甚了解,他们都说他放下了舒适的日子,但觉得不舒服,就摆弄起它们来。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正如每个人都说的,你可以安全地赚钱,但相反,你要承担风险,做你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Alateng Waqier说,他也从他周围的牧民那里了解到这些说法。

但是他有他的计划。他目前的畜牧业生产规模已经达到了发展的上限,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未来的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重复。

“我刚满50岁,在牧区我还年轻,我有条件去旅行。如果我想开发一些新的赚钱项目,我也许能找到更好的方法。”阿拉腾·瓦切尔说。

在过去的两天里,他和山西的果树专家多次详细交谈,并对70亩钙果和16亩油桃进行了技术咨询。现在幼苗长得很好。据专家估计,他家的钙果今年能赚30万元左右。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去年春天,阿拉腾·瓦齐尔还花了近2万元买了一把三弦琴和一把扬琴,并与乌兰·齐木的演奏者建立了一个学习小组。在这段时间里,他和妻子那仁·奇姆格每天都呆在家里练习,玩得很开心。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与鄂托克旗成川镇马乔安村的牧民白志明阿兰登堡相比,“玩”得多。

他看到当地饲料供应不足,牧民劳动强度大,难以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在农牧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在2018年筹集了500万元,建了一个饲料加工厂,将玉米秸秆、柠条和苜蓿等8种原料加工成颗粒饲料。目前的产量是每天15吨,每吨价格是1300元。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成川镇副镇长王伟算了一笔账。以毛重50-70公斤的绵羊为例,用普通饲料育肥需要90天,用白志明生产的颗粒饲料育肥只需80天,节省饲料费50元。更重要的是,饲喂颗粒饲料可以使牧民的生产力提高4倍左右,也就是说,现在饲喂普通饲料可以每劳动力饲养200-300只羊,颗粒饲料可以饲养800-1000只羊。这是提高当地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持。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鄂托克前旗委员会书记辛告诉记者,鄂托克前旗的牧民现在正在认真思考该种什么、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种。为了更好地指导和服务农牧民,旗委政府把每年年初召开的农牧业工作会议提前到去年11月。会前,专门派了人员调查市场需求。会议期间,农牧产品经纪人和国外农贸市场业主应邀现场预测需求并签订合同。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算账是鄂托克旗农牧业生产的一场革命."欣肖睿说。

外出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回家了

牧区单调艰苦的生活使许多牧民的孩子迷恋大城市的繁荣和刺激。近年来,银川、呼和浩特,甚至北京、深圳都有不少年轻牧民子女打工。每年,当他们回到草原,春节后他们一个接一个回到工作的城市,开始一个生命周期。草原在他们醉醺醺的歌声中一遍又一遍地歌唱。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近年来,随着扶贫和农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牧民子女选择回乡发展。

一大早,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草原上时,巴罗斯走进他的羊舍,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喝羊,喂牛,打扫棚舍,虽然现在饲养已经自动化了,但是因为养了大量的牛羊,他可以忙上一阵子。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巴尔斯是昂苏镇巴彦乌苏嘎查翁贡畜牧协会牧民斯仁扎布的小儿子,今年刚刚30岁,是“90后”。2007年高中毕业后,他在北京服了3年兵役。复员后,他在呼和浩特的一家私营企业为老板当司机。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虽然待遇不错,工作也不累,但2015年,巴罗斯多次拒绝了老板挽留他的好意,决定回到家乡从事畜牧业生产。

“每年春节回家,看到我的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种田可以赚很多钱。为别人工作比为别人工作好。此外,我的父母年龄更大。三姐妹都在其他地方工作,需要我回来。照顾。”巴勒斯说。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现在有超过300只绵羊和8只母牛在栅栏里,超过70英亩的水被种植。去年,畜牧业收入超过20万元。他今年要结婚了,他的女朋友是嘎查同一个牧民的女儿,他们打算在草原上做生意。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20岁的儿子宋建军(音译)离开家乡去了外地,他举家搬回了昂苏镇的巴彦乌苏嘎查,这让64岁的宋培智一度非常开心。当他的儿子离开时,他还是个孩子,现在他的孩子都17岁了。近年来,老宋家的生活见证了芝麻开花结果,年收入超过30万元。今年过年的时候,老宋准备了很多食物,并准备邀请他的邻居来庆祝他的儿子回到家乡务农和放牧。因为流行病,他不得不放弃。虽然老宋的聚会计划没有实现,但一点也没有影响他的心情。在采访中,他几乎每次说一句话都会开心地笑一会儿。老宋说,近年来,党的政策是好的,承包的草原30年不变,他的年龄一天比一天大,真是力不从心。现在他的儿子回来接过羊鞭,继承了承包草原的权利,一家人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该有多好啊!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鄂托克旗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张红彦表示,2019年,全旗有近200名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从事农牧业生产。

“近年来,当地的生活环境、生产条件和道路交通不断改善,以前偏远的牧区现在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而增加了创业和人口回流的机会。与此同时,这些回国的年轻人也带回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农牧业生产新技术。”欣肖睿说。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老牧民们发明了新把戏

多年来,在牧区,男人放牧和繁殖,女人做家务。除此之外,牧民几乎没有任何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这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和其他牧民的妻子一样,55岁的苏雅琪奇格多年来一直和丈夫一起在安苏巴彦乌苏加查放牧和繁殖。几年前,她不愿转动锅碗瓢盆,学会了做一个“新月”。你知道,在牧区,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被每个人看不起,没有人去做。然而,固执的苏雅琪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却让这种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蓬勃发展。2019年1月,通过考试后,获得国家专业人才认证管理中心颁发的“母婴护理高级执业医师”职业证书,成为当之无愧的“高级专业月”。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一年多来,她在呼和浩特、包头、锡林郭勒等地做“农历月”工作,每月收入超过1万元。不仅如此,她还带了五六个学徒,充当“农历月”经纪人。因为她工作努力,天生爱干净,所以很多人都把她当成“月亮”。疫情在过去两天已经稳定下来。每天都有几个雇主和她联系,告诉她要快点。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以你的能力吃饭没有什么可耻的。"苏雅琪奇格说道。

和苏雅琪奇格一起住在嘎查的牧民司庆大里,也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女牧民。这位57岁的丈夫前年因病去世,两个孩子都出去工作了。她通常是唯一一个和90岁的祖母住在家里的人。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丈夫死后,司庆大独自一人养家糊口,放牧和耕种一切。她还学会了驾驶拖拉机和改良绵羊饲养。近年来,她的净收入每年约30万元。

斯特林德利的家庭建立了一个绵羊育种改良站,为当地牧民提供高质量的杜波绵羊育种。她家有100多只正在繁殖的绵羊,她自己已经完成了所有这些绵羊,从人工授精到分娩和维护,再到喂养和出售。每年只卖一只羊可以给她带来近20万元的收入。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只要有决心,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斯特林德利对自己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在距桃昂线32公里的服务区内有一个约300平方米的房间。在普通人眼里,这里应该是超市、餐馆、酒店和其他企业赚钱的地方。记者在这里看到几个中年蒙古人正在泼墨和书写书法。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唐,41岁,除了畜牧养殖外,还是当地有名的焊工。仅仅靠焊接,他每年就能挣10多万元。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也是一个“画家”和“书法家”。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近年来,这里的牧民掀起了一股“家风家训”的热潮。几乎每个牧民的家庭都会在客厅显眼的地方悬挂一幅精美的家风家训,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善待他人、勤劳智慧、尊老爱幼等。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每隔半个月,唐就带着佟佳加的牧民阿拉腾·布拉格等几个人来这里为牧民写“家训”,顺便学习技能。

“我们不是靠这个赚钱,只是想给田园生活增添一份艺术气息。”生活日益富裕的唐,今年将在旗舰店所在地举办个人书画展览。

鄂托克旗前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明表示,两年来,他们广泛开展了思想教育、技能培训等工作。利用县级媒体整合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教育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内生动力。

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标题:老牧区的新鲜事——西鄂尔多斯草原见闻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