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9字,读完约4分钟

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是增强农牧民幸福感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城川镇抓住国家卫生镇的机遇,把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作为弥补扶贫不足、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围绕一个主题创新“1+6”环境治理模式,完善六大机制,大力弘扬新时代红色精神,艰苦奋斗,在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的舞台上取得新的成绩和新亮点。

红色小镇书写美丽新篇章——鄂前旗城川镇“1+6”模式推动环境治理上台阶

围绕“一个主题”。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导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直辖市和旗县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卫生,城川镇紧紧围绕爱国卫生运动这一主题, 并及时下发了《城川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帮助农村牧区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方案》和《城川镇农村牧区综合治理评估方案》等文件,动员全民参与。

红色小镇书写美丽新篇章——鄂前旗城川镇“1+6”模式推动环境治理上台阶

党的领导建设有一个核心。人居整治活动实施以来,城川镇坚持以人居整治“主战场”为党建引领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环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党委推动、支部推动、党员推动、群众互动的“党建加”工作模式,组织嘎查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 号召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参与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 党员带头提出建议,开展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等。同时,将环境整治作为支部“主题党日”的重要内容,将其常态化,唤起党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红色小镇书写美丽新篇章——鄂前旗城川镇“1+6”模式推动环境治理上台阶

主体的自主和自我管理。农牧民既是人类住区改善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成川镇始终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实行“两个委员会”和监事会成员、网格成员、两个代表一个成员、失业党员、护林员等。责任制是覆盖家庭的,环境改善的“红格子”是紧密编织的。农牧民面前的“五包”责任制全面落实,嘎查村社区农牧民环境卫生签约。目前,每个嘎查村社区划定了144个责任网格,与农牧民签订了4100多份环境卫生协议和“五包”责任书,真正实现了清洁和定岗定责,实现了农牧民的环境“自治和自我管理”。

红色小镇书写美丽新篇章——鄂前旗城川镇“1+6”模式推动环境治理上台阶

奖励好人,惩罚坏人。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在农牧社会、乡镇三级全面推行“红黑榜”机制。“红榜”挂移动红旗,典型宣传,表彰奖励,“黑名单”公开曝光,责令整改,通报批评,考核结果纳入嘎查村社区年终考核,与镇村两级干部职工绩效挂钩。通过选择典型树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引导群众由“我要整洁”向“我要整洁”转变,加快形成农村文明新风尚。

红色小镇书写美丽新篇章——鄂前旗城川镇“1+6”模式推动环境治理上台阶

四级操作有一个系统。全面实施家庭清扫、村庄收集、城镇转运、旗帜处理“四位一体”的城乡清洁运行体系,在旗帜村镇构建四级管理保护、多环节的精准“环境清洁网络”,有效避免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进一步提高农村牧区生活环境水平。

红色小镇书写美丽新篇章——鄂前旗城川镇“1+6”模式推动环境治理上台阶

有实施担保的资金。完善村规民约,将改善居住环境纳入村规民约。随着村规民约的实施,嘎查村社区的清扫机制逐步形成,在嘎查村社区普遍成立了清运队,按照自然村建立垃圾集中收集点。镇财政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整治资金保障,各嘎查村落实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农牧民筹集资金推进环境整治,资金困难的农牧民每月通过参与环境整治还清费用,群众环保意识逐步提高。

红色小镇书写美丽新篇章——鄂前旗城川镇“1+6”模式推动环境治理上台阶

立体监督有监督。镇纪检监察办公室和农村牧区综合管理办公室随机组织暗访和通报,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镇综合执法局加大环境整治检查力度,依法惩处环境卫生差、屡教不改的农牧民;拍摄无人机航拍,开展“空媒体监管”,全面搜索发现卫生死角和盲区,遥控拍照,准确定位,让垃圾点无处可藏,并在大屏幕上公布照片进行评估。同时,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工作,相互督促,形成立体环境监督模式,开展全方位监督。

红色小镇书写美丽新篇章——鄂前旗城川镇“1+6”模式推动环境治理上台阶

通过推广“1+6”环境治理模式,成川镇构建了一套以核心、主体、评价、制度、资金、监督为核心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充分调动了农牧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主动承担起家园建设的责任,为红镇画上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红色小镇书写美丽新篇章——鄂前旗城川镇“1+6”模式推动环境治理上台阶

标题:红色小镇书写美丽新篇章——鄂前旗城川镇“1+6”模式推动环境治理上台阶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