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8字,读完约4分钟

2018年初,“血案”再次将校园贷款推到了风口浪尖。校园贷款禁令出台后,原本应该完全从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消失的相关业务打包后重新出现,甚至恶化。一些平台的年化利率超过70%。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识别不良校园贷款和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不良校园贷再起风波 如何避免“踩雷”?

“变种”校园贷款暗暗滋生

经过严厉整顿,网上贷款机构开展的“校园贷款”业务于2017年6月正式暂停。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款规范化管理的通知》,要求“现阶段所有网上贷款机构应暂停大学生网上贷款业务,逐步消化现有业务。”2017年9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重申根据规范的校园贷款管理文件,任何网上贷款机构不得向大学生发放贷款。

不良校园贷再起风波 如何避免“踩雷”?

在整顿的压力下,根据英灿咨询的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6月23日,中国有59个校园贷款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款市场。然而,在校园贷款混乱局面逐步得到纠正的同时,网上贷款平台的非法经营活动仍时有发生,各种“变种”在黑暗中悄然滋生。

不良校园贷再起风波 如何避免“踩雷”?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去年11月28日发布的《关于检查部分涉嫌违反校园贷款规定的网上贷款平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目前仍有少数网上贷款平台开展校园贷款业务。变相收费和较高的实际借款利率;诱导性宣传,误导用户误解利率术语;以“消费金融”、“助学贷款”和“创业贷款”的名义掩盖校园贷款的实质,已经成为逃避监管的一种手段。

不良校园贷再起风波 如何避免“踩雷”?

然而,从最近一个从事校园贷款的网上借贷平台“钱站”来看,有无视监管禁令的嫌疑,变相收取砍头利息、借款利率过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据《国际金融新闻》报道,钱占向借款人收取贷款金额的4%-14%,俗称“砍头利息”,这也意味着贷款合同金额与实际贷款金额之间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当实际贷款金额作为本金计算时,年化利率高达74%。

不良校园贷再起风波 如何避免“踩雷”?

找出不良校园贷款惯例

一些内部人士承认,校园贷款本身并没有“消亡”,而是改变了形式,变得更加隐蔽。“没有经济来源、收入低的大学生或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由于消费心理不成熟,容易盲目消费和攀比消费。一旦消费欲望迅速膨胀,就很容易成为校园贷款和现金贷款的目标。此外,此类贷款门槛低且隐蔽,相关部门难以及时监管到位,最终陷入贷款困境。”

不良校园贷再起风波 如何避免“踩雷”?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防范校园不良贷款的风险呢?毫无疑问,认识到它的常规是一个先决条件。根据上述《公告》,为了吸引大学生参与校园贷款业务,一些网上贷款平台宣布低利率甚至零利率,但通过收取高额管理费或存款,实际借款利率极高。

不良校园贷再起风波 如何避免“踩雷”?

比如网上贷款平台的“清纯宝”声称贷款利率为零,但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指出每月收取3%的管理费,年化管理费超过36%。考虑到平台收取贷款金额的10%-15%,实际贷款利率超过40%。对于货币站,虽然贷款利率在限定的36%以下,但借款人每月的还款金额还包括可变利率范围的“定期服务费”。

不良校园贷再起风波 如何避免“踩雷”?

公告还显示,一些网上贷款平台为了掩盖“高利率”的事实,玩“文字游戏”,采用“不指定利率期限”或“月利率”的方式,容易被用户忽视,有诱发宣传的嫌疑。例如,在网上贷款平台的“大学生消费金融”中,官方网站的二级页面没有明确利率期限,而三级页面显示的是“月借款利率8.1%-12.6%”,但关键词“月借款利率”很小,容易被借款人忽略,具有很强的误导性。

不良校园贷再起风波 如何避免“踩雷”?

除了识别不良的校园贷款程序,有关人士认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学生的财务管理和法律教育,使他们能够学会使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正确使用金融工具也是人生中的必修课。高质量的校园财务有助于满足年轻人的成长需求,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去提高有偿技能的机会。”

不良校园贷再起风波 如何避免“踩雷”?

事实上,随着“校园贷款”监管和整改力度的加强,其正规军——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目前,工行(601398)(港股01398)、中国建设银行(601939)(港股00939)、中国银行(601988)(港股03988)和招商银行(600036)(港股03968)同时,还致力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和信用观念,如必需品消费、理性消费、利用风险资本等。,进一步普及金融教育。

标题:不良校园贷再起风波 如何避免“踩雷”?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6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