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83字,读完约12分钟
文字/关注王婷婷智库
10月18日,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和新华社展望智库联合撰写的《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为了全面把握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总体形势和发展趋势,双方对51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问卷调查。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所、浙江蚂蚁小额信贷服务集团、金融一本通加玛人工智能研究所等单位的支持下,最终形成了一份7.6万字的调查报告。为财务管理部门提供研究数据和决策参考,为从业人员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指导。
会议组织者代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杨农、王网智库主席夏宇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罗永忠、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部主任、王网智库执行总裁唐、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601988,咨询单位)、中国光大银行(601818)、数字金融部首席业务总监兼总经理杨炳兵、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营业部主任、阿里巴巴副总裁兼阿里巴巴云智能新金融事业部总裁、蚂蚁金服总裁、金融科技总经理刘伟光、金融账户智能风险控制总经理施禹铭、第四范式合伙人兼执行副总裁杜宁、百信银行副首席战略官兼用户平台部总裁陈强龙、伟众银行科技发展总监万磊、李光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技术管理合伙人王大鹏等14位来自政府、行业、学术界和研究界的人士发表了见解。
会议由旺旺智库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聂鸥主持。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部主任、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所副所长肖翔详细解释了报告内容。
旺旺智库主席夏宇致辞
数字转型总体上正在加速
报告显示,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总体加快,加大转型投入、引进数字化人才、建设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完善在线渠道和网络服务等综合措施加快转型相关工作。
就银行类型而言,不同类型的研究银行在数字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新兴网络银行的数字化能力相对较高,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能力相对较低。
在技术应用方面,大数据和生物识别技术在研究银行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新兴网络银行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更加活跃。
就问题和挑战而言,大多数研究银行认为,缺乏支持战略实施的机构流程、缺乏跨部门和跨线协调机制、缺乏创新和技术人才以及数据质量和数据治理问题是当前数字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国际标杆中,我国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同行整体实践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在客户规模、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在资本人员投入、组织机制建设和全球金融技术资源对接方面仍有一定提升。
在这方面,《报告》结合了国际经验、机构访谈和文献研究,给出了数字转型的通用工具箱,包括战略规划、组织文化、业务流程、技术创新、数据治理和生态合作等领域的146项转型措施,可供商业银行根据自身转型特点和不足进行借鉴。为实现商业银行数字转型的安全性、可控性、稳定性和有序性,报告还提出了引导数字转型的正确价值取向、加强数字转型的综合风险管理、建立适应数字转型的制度机制、加快金融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政策建议。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自成立以来,努力适应形势发展,推动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功能建设和完善,推动银行数字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有机结合。目前,在相关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协会正在建设中国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前者将为金融机构提供各种场景下统一、安全、高效的综合金融服务,并从金融技术服务、商业银行产品对接服务、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自律等方面提升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安全、可控、可持续的金融生态;目前,后者已开始试运行,为中小企业提供工商、税务、发票、司法等公共数据,并为部分企业提供点对点借贷、供销、仓储、物流等业务数据的查询和分析服务,目前已有近100家机构进入。
新华社始终关注、记录和参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演变,努力发挥国家高端智库在建言献策、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王网智库连续三年举办“中国新金融发展高峰论坛”等一系列闭门和公开研讨会,连续四年发布金融技术、银行转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金融扶贫等主题的大型研究报告,得到决策层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特别是《中国金融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和《中国商业银行数字转型调查报告》。
改造和提升“人”很难
《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金融业发展的宗旨和实质,仍有许多重点和难点工作需要推进。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杨农指出,金融技术的迅速崛起改变了整个金融业。中国银行业面临巨大的外部不确定性和激烈的竞争。银行正在向客户长尾、产品场景、专职渠道、智能风险控制、数据资产、开放平台等新模式转变,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杨农致辞
央行科技司副司长罗永忠指出,中国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有四个驱动力:一是“数字中国”战略带动了基础环境建设和技术、设施等支撑;第二,新技术冲击了传统的金融业务模式,迫使金融格式发生变化;第三,全球金融监管不断加强,对金融服务效率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行业转型升级和生产力对技术进步的“要求”;第四,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推动了技术升级。
央行科技司副司长罗永忠发表了讲话
阿里巴巴副总裁兼阿里巴巴云智能新金融事业部总裁、蚂蚁金服总经理刘伟光表示,数字转型不是由银行科技部门推动的,而是由管理理念的变化推动的,重点是“人”的变化。目前,商业银行科技部门推动的单个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项目只是局部转型,并没有将传统思维转化为数字思维。真正的数字转型本质上是组织、文化、流程和管理的全面变革,而不是由单个部门或单个项目驱动的。从全球来看,银行一直是一个高度技术驱动的行业。未来,银行的各行各业都将与科技高度融合,科技能力将遍布银行的各个部门。
同样,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技术研发委员会副主任郭卫民认为,传统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在于理念和文化的适应性,其初衷和目的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服务实体经济。一方面,在银行内部推广中要认识和统一思想,另一方面,正确运用科技力量发挥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光大银行首席业务官兼数字金融部总经理杨炳兵认为,数字转型的关键在于思维的转变。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普遍受到四种思维的制约,即出路思维、渠道思维、自我思维和部门思维,它们影响着转型的过程、方向和效果。光大银行数字财务部的成立,表明银行管理层有勇气突破思维局限,大胆组织创新。数字财务部不仅是一个电子渠道管理和建设部门,也是一个用户管理部门,负责引进、分层和改造,同时负责孵化和创新;围绕数字工业化和数字产业的数字经济的迅速崛起。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李光子进一步建议,现阶段应从一个小的点开始。例如,银行零售业务拥有大量客户,而零售客户的金融需求规模小、分散、频率高且与消费场景高度融合,因此可以从零售业务切入数字化转型。其中,客户获取能力、流程和管理能力、差异化定价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和银行间适度合作将是重点。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部主任戴伟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部主任肖翔解释了报告的内容
王旺智库金融中心主任、研究组组长聂鸥主持了会议
中小银行不能“落后”
报告显示,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全面展开,但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有不同的基础和不同的进展。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主任肖翔表示,虽然中国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观念、机制、人才、技术、数据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在转型资源、科技能力方面存在制约,在转型方向和路径选择方面缺乏经验。数字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金融一户通智能风险控制总经理石也表示,由于人才和资金相对短缺,科技基因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欠缺,中小银行急需外部支持。通过“技术+业务”的双重授权模式,金融一本通不仅为其提供技术服务,还围绕中小银行的痛点提供各种帮助。我国中小银行一般从公司业务入手,风险控制体系和管理体系大多围绕公司业务构建。现在,为了实现零售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他们往往在团队、流程和管理体系上缺乏储备,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落在后面”。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技术管理合伙人王大鹏表示,一些中小银行不清楚其数字转型的战略定位,在互联网化、快速移动的大环境下,没有坚持自己的业务特色和战略,只是与第三方合作,快速抽干资产,这是一种误解。
对此,罗永忠建议,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要注重风险控制,持“先进”帮助“落后”的态度,让“领先银行能提供一些技术帮助和输出”,探索合适的业务模式,与集团一起前进。
第四范式合伙人、执行副总裁、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技术研发委员会副主任杜宁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将引发整个社会经济的数字化发展。然而,目前,银行面临着同质的转型路径、技术和方法,以及同质或无差别的竞争。如何保持数字转型的多元化是值得探讨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外部赋权是重要和必要的。
据刘伟光介绍,蚂蚁金服在2017年启动了金融技术开放战略,将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智能风险控制、云计算、分布式架构等经过内部实践检验的技术全面开放给金融机构,并不断加强合作,帮助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
百信银行副首席战略官、用户与平台事业部总裁陈表示,百信银行不仅是一家互联网银行,还是一家数字技术公司。开放平台战略正在释放红利,自建立以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服务了近3000万用户。当前开放银行的逻辑是“场景在前面,金融在后面”“先业务,后银行”是一种共生关系,它有助于场景在一个封闭的循环中为用户服务,并深入挖掘用户价值。
对此,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第三营业部主任杨彬介绍了中国互助黄金协会的相关工作,表示中国互助黄金协会正在中国建设一个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通过评估金融技术服务能力、规范银行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与分流、加强应用软件自律管理,支持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
抓住数据治理的“牛鼻子”
来宾们还就报告中提出的数据安全和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杨农指出,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简单的网上业务、组织结构的重组,也是对底层数字架构的重塑。不仅要有创新,还要有界限和底线。要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落实金融供给方的改革和各种监管要求;必须避免衍生新的风险,防止核心业务失控,避免加剧新的数字鸿沟。
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认为,在评估一家银行未来的价值时,除了从传统角度看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的“三表”外,还应参考“第四报表”,即数据资产表,以提高在优质服务客户过程中的数据利用率和良好的治理水平。在资产配置方面,商业银行应特别重视数字技术的结合,提高小微、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业务的比重和服务质量及效率。
伟众银行科技发展总监万磊认为,数据质量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提高,在进一步应用数据之前,有必要探索“应用-反馈-整理”。建议监管部门尽快引入监管沙箱机制,隔离风险。
石还指出,数据治理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功能和需求,并期待尽快出台相关指引和规范。银行和外部授权机构都希望尽快接受合规和监管。
来自金融部门金融渠道的作品都是有版权的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将被视为侵权!
标题:《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调查研究报告》:数字化转型仍有重点难点待解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5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