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70字,读完约6分钟
图片来源:照片网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公告,对S&P环球有限公司在京全资子公司S&P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S&P”)进行备案。
同日,中国银行市场交易商协会(601988)(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也宣布,将接受中国S&P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注册,开展债券评级业务。这表明标准普尔已被正式允许进入中国开展信用评级业务。
自2017年7月以来,为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开放,促进信用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7]7号发布,海外评级机构进入国内市场的预期不断升温。
S&P进入中国,是阻碍还是颠覆?
中国对海外评级机构信用评级行业的开放是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海外评级机构进入中国的简史,201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7]7号发布;本公告内容规范了境内外评级机构的业务准入条件,其中提到交易商协会对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信用评级业务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自律管理,制定以投资者为导向的市场化评估规则,并根据市场化评估结果确定评级机构的评级工作,有序进退。
2018年3月,交易商协会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注册评估规则》,正式接受境外评级机构注册,明确了境外评级机构注册应提交的材料。同年5月,交易商协会宣布开始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和评估信用评级机构。
这也意味着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这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有望以独资形式进入中国债券评级市场。此前,境外评级机构只能通过合资企业进入中国债券评级市场,或者在境外发行美元债券的过程中为中资机构提供评级服务。
例如,穆迪目前持有中国程心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30%的股份,惠誉曾持有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部分股份,S&P曾与上海新世纪信用评级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但仅限于此。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引入国际评级机构有利于满足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配置的需求,促进中国评级行业评级质量的提高,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交易商协会2019年1月4日的公告,银行间债券市场共有12家评级公司,其中大公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信用评级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程心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中国债券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东方金城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已完成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注册。
此外,鹏远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更名为CSI鹏远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荣安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标准普尔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穆迪(中国)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和远东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这六家公司当时尚未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完成信用评级业务登记。
在交易所债券市场方面,截至2018年6月30日,获得中国证监会证券评级业务许可的信用评级机构包括北京中百联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大公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东方金城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鹏远信用评级有限公司(CSI鹏远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信用评级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远东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上海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四川大浦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中国程心
其中,有5种投资者支付模式,即北京中北联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上海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四川大浦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中国证券指数有限公司和中国债券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在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中,标准普尔被批准为第一家在中国开业并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外国信用评级机构。从工商数据来看,中国S&P于2018年6月27日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为1800万美元,由S&P环球亚洲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全资拥有。有限公司。穆迪中国于2018年6月15日在北京成立,穆迪亚太有限公司仅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惠誉博华于2018年7月27日在北京成立。惠誉评级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5000万元。
长期以来,国内评级机构存在诸多缺陷,由于对发行人的预警不足,经常受到债券投资者的攻击。
一位券商信用评估从业人员向《全国商报》表示,目前国内评级行业受到批评的问题主要有:高等级债券违约,如华信的主评级为aaa,以及大量主评级为aa+的发行债券违约;不合理的信用评级调整;信用评级与债券发行和交易利率不匹配,发行人的信用评级不能合理有效地为其债券发行利率定价;信用评级差异不够,在aa、aa+和aaa等级别都很拥挤。
该人士表示,在上述四个问题中,高等级债券违约和信用评级不合理调整是一些评级机构的评级尺度、业务流程和信用特征的问题;债券发行与交易利率不匹配是债券市场发展阶段的一个问题;信用评级缺乏差异化是监管思维的问题。
至于进入中国的海外评级机构,此人认为不会是狼。信用评价是一个主观系统。从技术上讲,本地评级机构并不比外资机构弱。即使S&P评级或惠誉进入中国本土评级市场,也很难改变中国本土的监管思路、信用特征、债券市场环境和商业惯例;依靠中资美元债券,这两大评级机构或许能够打破中国企业在海外发行债券的市场。
国内评级行业对S&P获批成为首家在中国开业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表示欢迎,这标志着中国债券市场的信用评级开放已经完成了从政策层面到操作层面的所有步骤,中央银行和中国证监会去年联合发布的第14号公告开启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评级资格互认机制,表明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开放程度非常高。东方金城评级副总监于春江就标准普尔引入中国发表了评论。
海外评级机构能否进入中国适应国内市场,会不会给国内评级行业带来鲶鱼效应?
于春江表示,外国信用评级机构将如何在国内债券市场提供评级服务,以及将采用何种评级标准体系,还有待观察。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外资信用评级机构正在为中国国内债券市场开发一套评级标准体系。无论国外信用评级机构采用何种评级标准体系,预计都将对国内发行人的信用评级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并带来改变监管机构、发行人和投资者等国内信用评级用户使用习惯的契机。
具体来说,余春江认为,预计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发行人将同时公布其主体或债务的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这将丰富发行人信用风险的披露,有利于投资者。进一步增强发行人的信用风险意识;另一方面,监管者和投资者也需要确定如何利用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结果的新策略,加强一致性管理。特别是,如果监管当局对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结果的过度使用(如评级门槛)也有所降低,那么债券发行登记制度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这将进一步为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空空间,充分揭示发行人的信用风险状况,丰富信用评级分布结构,改变悬崖效应。
此外,于春江认为,国外信用评级机构与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在同一阶段的竞争,为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不断提高评级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带来了新的压力和动力。预计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也将进入评级技术进步和评级服务质量提升的快车道,或者将进一步发挥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本土化优势,同时建立面向海外投资者的评级服务体系,提升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如何扬长避短,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共同面临的问题,预计大多数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已经采取行动。
标准普尔已经回到了过去,海外评级机构已经出局。
例如,2011年11月,著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上演了一场弄巧成拙的闹剧。首先,它向世界各地的客户发布了一条消息,称法国的信用评级已被下调。大约两个小时后,发布了一份声明,澄清法国信用评级的调整是一个错误的消息,由于技术错误,该消息被自动分发给S&P的一些客户。
这一乌龙事件还导致欧元对美元贬值,美国股市下跌,法国国债下跌。资金转向美国国债和德国国债。
更典型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评级机构未能预测到金融危机的到来,三大评级机构无一例外地将金融衍生产品评为最高aaa级。危机爆发后,人们往往会事后诸葛亮,降低信用评级,这导致了危机的扩大。
(封面图片来源:照片网)
标题:标普入华,狼来了?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