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乃春(右一)深入农民,宣传惠农政策
工业扶贫项目刚刚对接完毕,宋乃春就马不停蹄地赶回柴灯村,安排驻地小组做准确的扶贫工作。
54岁,现任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室综合值班室主任,东胜区博江海子镇柴登村市委办公室第一书记,工作组组长。2018年2月,他自愿去柴登村帮忙。
自入村以来,他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初衷不变,脚踏实地,勇于承担责任,探索出一条工业扶贫的新模式,推动柴灯村实现了工业致富和工业强国。2018年,柴灯村有3户和6户贫困户。他们都摆脱了贫困。2019年,柴灯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3万元,家庭平均收入增加近3000元。现在村民们的钱袋鼓鼓的,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甚至精神都很好。
68岁的吴连峰(音译)是一位独居在柴灯村的老人。她丈夫的去世使她生活困难。2017年,她被认定为一个建立了卡的贫困家庭。"第一次见到吴连峰,我就觉得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宋乃春说,提高收入对吴连峰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但重要的是帮助她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在宋乃春和村里驻村队的帮助下,吴连峰用工业扶贫资金买了一个猪舍,保连干部送了她150只鸡,种了15棵果树。吴连峰说:“宋姬叔关心我,帮助我。我也想好好过这种生活。我必须每天做更多的工作,挣更多的钱。一个人的生活必须有趣和繁荣。”
通过实施“一户一策”的救助措施,贫困家庭看到了自身的发展潜力,家庭生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一些生活有困难的村民过去没有找到生活中的亮点,帮助他们恢复精神,这样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宋乃春说:“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家庭不能少。”
记者了解到,宋乃春每个月至少在村里住20天,有时甚至连续住两三个月。他把所有的努力和热情都奉献给了扶贫。当老胃病复发时,也就是说,他只是吃了些药,仍然坚守岗位。每次他去农村,他的家人都要给他准备更多的药。他觉得只有当他真的和村民住在一起时,他才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当记者问他:“在50年代和近20年里,部门一级的干部工作这么努力?”宋乃春只是笑了笑,爽快地说:“不做实事,怎么对得起良心呢?谁是共产党员?”他始终坚持走进群众生活,在田间地头与老百姓打交道,真实地观察群众的感受和民意,经常为村民解决问题,并集资在村里安装了50多台家庭通讯接收机。
现在进入柴灯村,水泥路面两边整洁干净,绿色的乡村充满活力,小农舍整洁有序...然而,当宋乃春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却是另一番景象。
“柴灯村靠近东胜市。柴灯村作为“城边村”,过去矛盾纠纷频繁,工业发展落后。年轻人选择在城市工作,村里的土地荒芜,没有人耕种。”柴灯村党支部书记杨二仍然记得当时的情景。
农牧区是沉睡的聚宝盆。如何激活这个聚宝盆?“工业扶贫是扶贫的重中之重。发展好的产业可以把输血变成造血。”宋乃春带领宝联的驻村团队与村里的“两委”齐心协力,以扶贫为主题,以农村振兴为主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要方向,努力让柴灯村富裕美丽。
要准确摆脱贫困,发展工业是关键,增加农民收入是目标。要发展柴灯村,必须改变村民“不挣钱就种地,出去打工”的观念。为了带领村民致富,柴灯村成立了泽润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绿领农业专业合作社。
“下好蛋,养好牛,放好驴,产出好肉,无忧无虑地过上好日子。”在泽润养殖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的养殖技术有所提高,农产品产量有所增加。还与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签署了肉牛养殖项目。
在绿领农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柴灯村引进沙棘试种项目,完成了柴灯村七社村1500亩集体土地流转,种植经济作物700多亩,发展林下经济。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了。
当工业完成时,大众变得富有。激活“睡眠资源”建设美丽农村,定制扶贫措施,“品牌化”资源利用和“协作式”农村建设,通过宋乃春和驻村团队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帮扶措施,柴灯村改变了旧面貌,曾经闲置的资源成为脱贫致富的“金疙瘩”,唤醒“睡眠资源”的柴灯村正在扶贫和农村振兴的进程中阔步前进。
“手握拳头”凝聚力量,铸造力量,增添活力,产业发展聚集人气,增加财富,吸引繁荣。宋乃春带领驻地团队立足柴灯村的土地和林地优势,不断寻求产业发展的新途径,鼓励合作社开发水土保持、荒地有经济价值的经济林项目,引导村民发展订单肉牛养殖产业,推进柴灯村和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肉品订单采购项目和饲料供应项目,整合利用废弃校舍引进中国北方亚高原训练基地项目建设...
“体育旅游镇”项目的实施是柴灯村脱贫致富的新尝试。“盘活闲置资源,建设体育训练基地,再加上柴灯村夏季凉爽宜人的气候,未来将成为集休闲度假、赛事主办、轮训教学、户外运动和会议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基地。依托体育与旅游的融合,柴灯村也将向独特的体育旅游镇方向发展。”宋乃春对柴登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宋乃春的目标是实现村民的共同富裕,绝不留下一个人。他说:离递交答卷的日子不远了,必须抓紧时间,采取非常措施,让农村资源活起来,让工业繁荣起来,让村民致富。
记者笔记:
当你看到宋乃春这个直爽的“老马”时,你总能感受到他的勇气和坚韧。
面试前,宋乃春系统地安排和实施了驻场团队下午的任务。采访快结束时,天色已晚,他准备与柴登村的“两委”成员开会,讨论村里最近的工作。
这位老人正在为人民生活,摆脱贫困和解决困难。这个人“特别勤奋”。为了“致富奔小康,家家不能少”,他愿意开动脑筋,努力工作,尽一切努力促使柴灯村变得富裕、美丽,这就说明了蒙古族马精神勤劳的特点。
标题:宋乃春:奋蹄柴登村的“老骥”——脱贫攻坚“一人一示范”系列之三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