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市围绕“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同时开展了“农村文明大行动”,坚持文化育人、文学育人,着力改善农村牧区环境卫生,促进风俗习惯转变,提高农牧民文明素质,实现“两手抓”、“两个文明共进”,有效推进了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
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牧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文明建设必须跟上。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常委会和人大上提出了明确要求,召开了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建立了市委副书记负责、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市长分工负责、宣传部和文明办采取具体措施的工作机制, 有关部门共同推动,旗区和苏木镇全面实施。 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加大了资金投入。市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的专项基金代替奖励。两年来,各旗区共投入农村文明建设资金7060万元,形成了乡镇配套投资、单位配套投资、文明单位和居民企业配套投资、农牧民自愿投资的资金保障机制。“农村文明大行动”将纳入市县党委和政府的重点工作,与重大项目同步推进、同步实施、同步评估。市委成立了专门的宣传小组,制定了农村文明建设管理办法、分类建设标准和工作指导手册,并指导和服务各地开展工作。实施半月报告,一月监督,一季度通报,全程跟踪。市、旗区要制定考核办法,将工作成效与干部考核、以奖代投资金发放和文明县(旗)、文明乡镇、文明单位评选推广挂钩。
我市在开展“农村文明大行动”中,坚持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农牧民的主体作用,采取上门宣传引导、征求意见、动员农牧民自愿独立参与的方式。在改造和建设中,坚持由群众讨论工程设计,由群众决定施工企业,由群众控制施工质量;在环卫清洁长效机制建设中,引导农牧民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村民轮流值班,村民清洁委员会考核奖惩,使农牧民真正成为“农村文明大行动”的实施主体。组织和引导农牧民讨论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民委员会、道德委员会、反赌博禁毒委员会和红白会,依靠“一约四会”调解、监督和服务民政,提高农牧民自我管理的文明素质。
按照市委的要求,“十全覆盖”工程是把现代农牧业、扶贫、农村文明、文化旅游和农村公路建设结合起来,把村庄绿化、村集体经济和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同时推进和实施。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增强农村文明,结合党员干部的基层活动,组织全市566个单位的8600名优秀党员干部。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的原则,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资金和项目,集中集约投资,集中连片建设。组织开展“城乡文明携手共建”行动,515个文明单位与386个嘎查村结对,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农村文明。动员驻村企业、外出企业家和村里的经济人才回国,支持和捐赠农村文明建设。
活动期间,全市从科学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入手,重点对农村牧区的废墟、闲置危房和“五堆”(土堆、青石堆、粪堆、柴火堆、垃圾场)进行集中管理,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截至目前,已拆除危房16000多间,清理破墙烂院21000多间,清理“五堆”144万吨,放置垃圾箱17000个,新建改造厕所1700多个。通过说教、漫骂、二人台、漫画、道德文化墙、标语口号、微电影等大众化方式,广泛宣传“24字三讲”、“四个身份”、“三不可缺”,让农牧民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通过建立良好行为和诚信清单,开展“好家庭作风、好家庭教育”活动,评选和表彰健康家庭、好婆媳、身边的好人和道德楷模,农牧民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文明环境、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五大行动和“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道德信用等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农牧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旗区开始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苏木乡镇、文明嘎查村、十星文明住户等基层评比活动蓬勃开展。两个国家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合格城市,两个国家级文明县城,一个自治区文明城市和一个自治区文明县城创建,两个旗被自治区文明县城评定。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格局基本形成。
标题:以文化人培育文明乡风 ——我市紧紧围绕“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同步开展“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