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88字,读完约6分钟
创建绿色家园是鄂尔多斯人一直以来的梦想。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几十年的绿色坚持中,鄂尔多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鄂尔多斯市的荒漠化治理一直采用“因地制宜、防灾害、前难后易、由近及远、分区管理、整体推进”的综合治理模式。根据沙区、丘陵区、干旱硬梁区和滨河区四大区域的荒漠化特点,选择了不同的防治方法和技术。
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是我市荒漠化治理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与他们的斗争,勤劳智慧的鄂尔多斯人民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防砂方法,使这两个延伸在家乡的“伤疤”开始慢慢消退。“锁边”、“截边”、“润边”,通过人工造林和飞播造林,营造一条以乔木、灌木、草为主的锁边林带,防止沙漠向北侵入黄河,向南扩展;中部在丘陵间湿地、“十大穴”和过沙道路周围进行砍伐和治理,在道路两侧设置沙障、植树种草等措施,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控制沙漠扩张;在丘陵之间的低地以及沙漠腹地水土条件良好的湖泊和水库周围,将通过点状处理的方式建造沙漠绿洲和绿色岛屿。库伦治理模式是我市广大农牧民创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草原建设模式。库伦的建设是将大面积的沙化土地分割成块进行综合治理。主要类型有:封滩封沙种草库伦、乔灌草结合治沙库伦、种植和综合治理库伦、水、草、林、料、机等。此外,还有封沙造林、工程固沙、防护林建设、“先堵后拔”、“种植、种植、补充、保护”等良好的治沙方式。
在东部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是重点,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综合治理模式,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同时,采用“穿靴戴帽”的方法,山顶覆盖以油松、山杏等树种制成的“帽”,沟底覆盖以耐盐沙棘等树种制成的“靴”,起到保护水资源、拦截泥沙、减少土壤侵蚀的作用。丘陵沟壑区也是工业厂矿的集中分布区。坚持“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严格遵守矿山回填、沟坡整治、道路保护和环境绿化的规定。
在西部干旱硬梁地区,保护天然原生植被是重点,保护性生态经济区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两行一带”建设。一方面积极采取“封、飞、建”措施恢复植被,另一方面建立以水为中心的草库群,以草定畜,实行轮封轮牧制度。围绕武定河流域和黄河冲积平原的河流发展战略,大力建设农田防护林、护岸林、护岸林、商品用材林和经济林。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控制沙、绿化和战胜沙漠的战争。面对严重的荒漠化现实,鄂尔多斯不仅需要在沙漠上披上绿色的外衣,而且要在防治过程中不断探索如何大力发展林沙产业,变废为宝,创造经济效益。截至2016年底,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44.5亿元,带动12万多农牧民。农牧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到2700元,占当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当农牧民受益时,他们种植和保护绿色的热情会更高。
为了使青山绿水,富民强市,我市努力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保护绿色与富民双赢。《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沙棘产业发展的意见》、《鄂尔多斯市渔业和林沙产业企业科技创新补贴奖励验收方案》、《关于建立和完善鄂尔多斯市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为林沙产业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大力推进“企业建基地、基地联系农民”、“企业联系协会、协会联系农民”,鼓励农牧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全社会参与和多元化投资生态建设的良好前景。截至2016年底,鄂尔多斯市已建立26个农牧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有1087名农牧民加入合作社,林地面积22万亩。2015年和2016年,乌审旗博然乡河源养蜂专业合作社和顺发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被国家林业局等部委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后,有条件巩固产业基础,培育龙头企业。我市将重点建设原料林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并利用国家重点工程机遇控制沙漠发展产业。我市还优先支持符合林业和沙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环境规范、能够促进生态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林业和沙产业。目前,全市已建成高原扁桃露、天骄资源等14家自治区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内蒙古高原扁桃露有限公司、内蒙古东大蒙古王集团有限公司为全国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提高自身利益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在辐射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主导作用。我市还积极引导林产品加工企业建设自己的原料林,扩大沙柳、柠条、洋柴、沙棘等原料林基地规模,大力发展杏、梭梭、红枣、葡萄等经济林基地。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建成原料林2209.4万亩。
在发展林业和沙产业的过程中,我市开辟了多条沙漠经济发展道路,黄沙长出了“金子”。我市有效利用了沙柳、柠条等灌木资源。,着力打造林业循环经济三大产业链,提升了林业发展水平,增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沙柳生产人造板,生物质发电是林业的主导板,和林电循环经济的产业链。第二,柠条和洋柴生产优质颗粒饲料,是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链。第三,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生产酱油醋、果汁和沙棘叶黄酮为主。
植树造林从一个目标逐渐变成了一个起点。植树造林后,发展林下经济,发展产业已成为新的方向。“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培育集体林地600多万亩,发展林下经济,涉及农牧民5.2万人(次),总产值20.2亿元。鄂尔多斯恩格贝沙漠生态旅游文化有限公司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此后,依靠生态成果,发展生态旅游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如今,该市已形成了以成吉思汗陵为代表的天骄圣地景区、以响沙湾、七星湖为代表的沙漠风光景区、以恩格贝为代表的沙漠文化景区、以萨拉乌苏、阿尔寨为代表的古代文明景区。已建成内蒙古鄂尔多斯国家生态园、内蒙古成吉思汗国家森林公园、三恩盖贝、库布齐沙漠和阿贵寺自治区森林公园、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的两个七星湖和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的两个苏格里国家沙漠公园。
鄂尔多斯通过其跨世纪的绿化之旅,默默地诠释着绿色梦想。在一路追逐绿色的旅途中,鄂尔多斯不仅获得了郁郁葱葱的青山,也获得了同样郁郁葱葱的美好未来。
标题:鄂尔多斯:跨越世纪的绿色征程(下)——写在第23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