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61字,读完约10分钟
康巴什区金晨购物中心。
繁华的商业中心。
爱免费诊所。
田园村庄。
广场上的休闲市民。
康巴什区牡丹园。
商业街的一个角落。
足球进入小学和中学。
从1949年到2019年,这70年是新中国从崛起到富强的70年。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鄂尔多斯日新月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天的鄂尔多斯,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天更蓝了,地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中心城市美丽了,乡村田园如画了,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了...回首70年的风雨,鄂尔多斯幸福祥和的民生图景正在慢慢展开。
民生金融:撑起幸福的保护伞
曾经,吃和穿暖和的衣服是幸福;有一次,瓷砖盖住了他们的头,他们很满意;曾经,只有少数人去过很远的地方...现在,在鄂尔多斯市,有宽阔整洁的街道,高耸入云的高楼,熙熙攘攘的购物中心和超市,街道上川流不息的私家车,美容院,健身房和休闲大厅...人们感受到了这些变化带来的文明、财富、幸福和幸福。
居民基本用水用电无法满足;生意萧条,只有一个邮局,没有公园绿地……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鄂尔多斯。
在过去的70年里,鄂尔多斯的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每年将80%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建成了完善的水、电、通信基础设施网络。2018年,全市供热面积达到9977.9万平方米,燃气普及率达到88.08%,污水处理率达到98.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3.9平方米,是全区平均水平的1.75倍,商业、物流和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02.4亿元,年均增长15.5%;邮电业务收入达到21.2亿元;固定电话用户16.5万人,手机用户251.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1.8%。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的建设,开启了“智慧鄂尔多斯”的新征程。
在人民生活越来越便利的同时,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民生事业也在向新的高度发展。
教育突飞猛进。鄂尔多斯市有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572所,在校学生(儿童)353,800人,教职工37,000人。其中,有349所幼儿园、136所小学、47所初中、23所普通高中、6所职业高中、4所高等院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2所特殊教育学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取得可喜成绩。九个旗区都已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大学生网上高考率和重点大学录取率居区内前列;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市只有一所中学,有192名学生和23名教师;全国有16所小学,有2215名学生和85名教师;没有正规的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就无从谈起。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温饱是首要问题,精神文化生活极其贫困。在过去的70年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如今,鄂尔多斯已有10个艺术表演团体,57部优秀文艺作品如《森吉德马》、《库布齐》等获国家和自治区奖励;博物馆、图书馆、全民健身场馆等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面覆盖,被评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保健对人们更有益。以建设“健康鄂尔多斯”为主线,围绕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重点任务,卫生工作各方面取得积极进展。1949年,全市只有5个卫生机构和30名卫生技术人员,人民健康水平低下。随着地方财力的不断充实、医疗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和医务人员的不断增长,全市卫生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看病后付费”的制度首先在全区推行,公立医院的改革得到了国家卫生委员会的肯定。2018年,全市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34.6亿元,卫生机构1779个,卫生技术人员15463人,分别是1949年的356倍和515倍。床位从零开始增加到12,379张。市、县、村四级卫生服务网络日趋完善。1000多家“两定”医疗机构建立了统一的医疗保险结算渠道,群众就医渠道不断拓宽。
社会保障关系民生,是促进社会繁荣、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的“助推器”。鄂尔多斯市始终牢固树立“民生第一、民生第一、民生第一”的理念,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初,整个城市的社会保障仍是空白色。经过70年的改革和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2018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6.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2.2万人;116.1万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16,000人参加了员工医疗保险;324,000人参加了生育保险;325,000人参加了工伤保险,242,000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19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94元。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整体保障水平进入全区前列。
准确扶贫:全面小康社会不落后
“贫困”曾经是鄂尔多斯人民难忘而痛苦的记忆。人们用“卖回食物,靠救济生活,靠贷款生产”来形容这座西部城市的尴尬局面。
1992年底,金航旗、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乌审旗被列为国家级贫困旗,东胜旗、达拉特旗、鄂托克旗被列为自治区级贫困旗。自1994年以来,随着国家“八七”计划和自治区“三十七”计划的启动,该市(原益克昭盟)制定了“五七扶贫计划”。经过六年多的努力,截至1999年底,共投入扶贫资金7.09亿元,解决了35.63万人的温饱问题。在199年,
2011年10月,自治区对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扶贫开发县进行了调整。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乌审旗退出国家扶贫旗,东胜区、达拉旗、鄂托克旗退出自治扶贫旗,金航旗被确定为自治扶贫旗。
2012年5月25日,市委、市政府在杭锦旗新一镇召开了“鄂尔多斯扶贫开发暨杭锦旗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启动会”,下发了消除区域整体贫困的动员令,充分发挥全市力量,全面推进扶贫进程。2013年初,贫困人口减少到23800人,贫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2258元增加到2012年的11416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精准扶贫大会召开后,鄂尔多斯市坚持扶贫目标,强化精准意识,突出产业扶贫基础,着力解决卫生扶贫难点,大力推进“百企扶百村”,推进教育、生态、社会保障、搬迁等扶贫战略,扎实推进扶贫步伐,努力确保实效。
全市先后出台了《准确扶贫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工作指引》等制度文件,围绕产业扶贫、卫生扶贫、资金保障、动态管理、考核问责等关键环节,细化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实现了多政策、多渠道、多方式的综合努力。成立村委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帮扶工作的日常考核管理,全面推进帮扶工作。在该市51个苏木镇和736个嘎查村共设立了4,952名负责联盟支助的人员,从而实现了嘎查村居民援助的全面覆盖。围绕推进扶贫、促进产业发展、整治人居环境、建党立党、培育文明乡风等“十大任务”,全面推行“村居联盟”制度,在市、旗两级共派出2512人的736个“村居队”,实现了“一村一队、一村一秘”。
自2014年以来,实施了危房改造、安全饮用水、街道和车道硬化以及农村电网改造和升级,为扶贫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嘎查村建成了536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620家便利店连锁超市。全市农村牧区共脱贫10776户,贫困人口27250人,全市21个自治区级嘎查贫困村全部退出。杭锦旗,自治区唯一的一面贫困旗,成功地摘下了它的帽子。2018年,只有620户家庭有1,427名穷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3%。全市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基于因病致贫人口占新认定和备案贫困人口70%以上的事实,鄂尔多斯市全方位加强了医疗保障,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商业保险、民间医疗救助、健康商业补充保险、扶贫医疗救助和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六保”制度,实行首诊后付制度。市财政落实卫生扶贫专项资金2500万元,大力推进“三批”行动的实施。全市八个旗区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即时报销“一站式”服务站全面建成运行,共报销贫困人口医疗费用5840人次,2778万元,报销率约90%。
从“漫灌”到“精确滴灌”,从“决定性胜利”到“决定性胜利”,从金融扶贫项目、异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到社会保障扶贫等。鄂尔多斯市正在使贫困的农牧民成功地摘下他们的“穷帽子”,挖出他们的“穷根”。
70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70年的幸福已经开花结果。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生活困难,温饱不足。经过30年的奋斗,到1978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79元和194元,基本实现了温饱。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834元和18289元,分别是1978年的168倍和94倍,年均增长13.7%和12.0%...鄂尔多斯人民的幸福和成就感在一组数据中不断刷新。
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全面推进转型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准格尔旗是2017年中国创新创业百强县市之一,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乌审旗、达拉特旗、鄂托克旗、金航旗也是2017年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之一...民生的“基础”更厚,老百姓的“底气”更足。
龙的一切,民生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脱贫致富……70年来,鄂尔多斯市开展了一场丰富多彩的运动,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站在新的起点上,踏上时代的节拍,我们坚信鄂尔多斯改善民生的道路会更加宽广。
(根据赤峰新闻网)
标题:幸福生活节节高——鄂尔多斯市民生事业和脱贫攻坚工作巡礼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