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新闻网记者李新军
5月7日,当我走进爱汉民族服装商店时,一排精致的民族服装映入眼帘,几个缝纫工人正忙着缝飞针。店主哈斯·格里勒在控制台前向学生们解释并演示了切割技巧。
哈斯·格里勒,51岁,是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著名的鄂温克族服饰工匠,是当地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示范户。她的服装店于2019年被评为呼伦贝尔市“妇女扶贫示范基地”和“妇女巧手致富示范基地”。“扶贫政策让我恢复了技能,还了很多外债,帮助了很多人。”谈到扶贫之路,哈斯·格里勒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不屈不挠的性格和良好的国家扶贫政策不仅使她摆脱了贫困,还使56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五年前,哈斯·格里勒是一个贫困家庭,他在伊敏苏木红花尔基嘎查建立了一个档案卡。从10岁起,哈斯·格里勒就开始和她妈妈一起做衣服,她妈妈负责印刷和裁剪;母亲缝衣服,她穿针。初中毕业后,聪明的哈斯·格里勒去了天津的一所职业学院学习服装设计和制作技能。一年半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掌握了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和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制作技术。制作民族服装的手艺伴随了她30多年,她一直在几十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手工缝制。没有机器设备,做一件睡袍需要3到4天,月收入不到2000元,勉强维持一个单身母亲独自抚养女儿的日常开支。意外的天气发生了。2010年,哈斯·格里勒突发脑梗塞,之后又突发心肌梗塞和肾衰竭。命运多舛,祸不单行。我年轻时的哥哥现在患了癌症。哈斯·吉利尔卖掉了她在国内能卖的所有东西,还欠了很多外债。她来回花了70多万元,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都给她戴上了帽子。
“如果就业局没有给我一个当培训课老师的机会,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想想过去吧,”哈斯·格里勒激动地说。2014年,鄂温克族自治旗将举办民族服装培训班,技术娴熟、热心的哈斯·格里勒入选。从那以后,她的命运改变了。“那一年有四次培训,我赚了22500元,全部用来买缝纫机,我的心开花了!”哈斯·格里勒的技能和知识赢得了学生们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来听她的讲座。
2016年,伊敏苏牧的党委、政府和支持单位帮助她申请工业扶贫项目和资金,并鼓励她继续从事民族服装生产。她从鄂温克族自治旗国家文化产业园的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小作坊搬到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商店,享受了两年的免费使用权。她还获得了6万多元的资助。哈斯·格里勒用这笔援助资金购买了10多套设备,如缝纫机、包边缝纫机和熨平机,还增加了大量的面料。2017年底,哈斯·格里勒彻底摘下了贫困家庭的帽子。她摆脱了贫困,但她没有忘记驱赶她周围的贫困家庭。担任两个职位的哈斯·格里勒(Haas Gerile)启动了民族服装技能精工减贫培训班和就业减贫讲习班的教学梁。在她的家乡伊敏苏木的红花尔基茶社,一个由活动室改造而成的民族服装加工车间是她传授技能和帮助牧民稳定就业的地方。
48岁的学生纳仁启格(Na Renqige)是一个设立卡的准确扶贫对象。“过去,我只喂牛和做家务。后来,我在培训班学习了十多天。现在我可以自己裁剪和缝纫,然后我有另一个赚钱的能力。”她高兴地说。“这些年来,哈斯格里勒已经教了400多名学生。当她遇到贫困家庭时,她不收学费,而是吃东西和打包。她教他们发号施令,带领他们一起挣钱。”鄂温克族自治旗退伍军人事务局的孙宇华是哈斯格里勒一对一的帮助干部。"哈老师平时很严格,但是她教得很好,喜欢帮助别人,并且和她一起赚更多的钱!"她的徒弟乌兰·齐奇格在店里学习了两年,现在她可以独立裁剪、拼接和缝纫了。“妈妈很坚强,刀嘴豆腐心,她帮助过的很多人都像亲戚一样,经常来看望我们。”28岁的女儿阿珊一直是她母亲最好的助手。谈到她母亲,她看起来很自豪。
哈斯·格里勒说:“我希望他们拥有和我一样的技能,并且在摆脱贫困后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服装店现在有18名学徒。忙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元,淡季的时候一个月也能挣几千元。”在她的学生中,有15人已经独立创业,最好的巴音奇木格一年能挣4万到5万元。如今,哈斯吉利尔的商店主要专注于个人定制民族服装。去年,国内外订单超过500份,收入超过20万元。接下来,她计划再买一批机器,开始缝制毛皮长袍,带每个人去赚更多的钱。
[记者笔记]
伟大的时代需要崇高精神的支撑,伟大的事业需要榜样力量的指引。哈斯格里勒是内蒙古扶贫的典型例子,它是精确扶贫和按需“配菜”和精确“滴灌”的结果。哈斯·格里勒拒绝承认因贫困而因病失败,并因努力工作而失去了贫困户的帽子;凭借技能和知识,我们完成了从贫困户到培训教师、开店铺当老板的人生反击,成为了身边贫困户的榜样。在哈斯·格里勒的示范带动下,贫困家庭看到了变化,等待帮助的贫困家庭改变了他们的想法。他们积极发展工业,依靠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帮助穷人应该帮助志愿者。有了雄心,“输血”是有用的,“造血”是可能的。
(转自赤峰新闻网)
标题:哈斯格日乐:飞针走线传技艺 脱贫路上挑大梁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kj/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