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画外音:
塔赫尔村位于伊金霍洛旗扎萨克镇郊区,有6个合作社,共有442户,1100人。共有181个常住家庭,420人。自2014年以来,共确认了15户34人的家庭。目前,稳定脱贫的有10户21人,正常脱贫的有5户13人。210国道、宝茂高速公路、沈复线、新恩铁路和宝熙铁路贯穿其间,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占地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820亩,林地18738.3亩,草地2万亩。
进入扎萨克镇,穿过一个约3公里的繁华街角,拐个弯,走到楼下挂着“塔尔河服装厂”牌匾的二楼。高梅林停下电动自行车,锁好车,上了楼,穿上白大褂,戴上清洁帽,铺上棉布,铺上棉花,缝好、理好,然后手牵着手...一天下来,做15床被子并不费事。这是一种让高梅林快乐的新生活。
“房子门口有就业。这里的环境很好,没有必要出去晒风晒太阳。工作很轻松。自己挣一百块钱很容易。”高梅林说,她家住在塔河村第五俱乐部,到服装厂只要15分钟左右。她每天来回两次,做被子,打理一切。
在服装厂运营之前,高梅林一直在家务农,偶尔出去工作也很匆忙,不是担心饿猪,而是想着口渴的羊。此外,塔赫尔村位于规划控制区,基础设施薄弱,家中三个孩子上学需要大量费用。虽然他们一年到头都很忙,但生活仍然很艰难。在被认定为贫困家庭后,她也想过摆脱贫困,尽快致富,但她找不到合适的“办法”。
5月,鄂尔多斯市第一个扶贫车间——塔赫尔服装厂在高马德梅林致富的伊金霍洛旗扎萨克镇塔赫尔村投产。
今年3月以来,鄂尔多斯市红十字会和伊金霍洛旗红十字会共同签约帮助塔赫尔村。为了进一步推进抓党建、强化联盟、促进扶贫和农村振兴工作,根据塔赫尔村的发展现状,如何实施长期救助项目成为联盟单位的当务之急。为此,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严梅荣率队多次走访塔村,了解了15户办卡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经过与镇和村的多次讨论,达成了在塔赫尔村建一个服装厂的共识。
“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主义领域的助手和联系困难群众的桥梁,主动承担起战胜贫困的重大政治任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全温暖放在心上,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在保连村的工作中,我们创新思路,大力发展工业,推动扶贫与农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关上农村振兴的大门,开启了农村振兴的新征程。”严美蓉说道。
服装厂由红十字会“艾博之家”创办,自治区红十字会、鄂尔多斯市红十字会、伊金霍洛旗红十字会投资52万元。实行“党支部+公司+农民”的经营模式,主要吸收在乡镇设卡的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进行订单生产,并实行计件奖励,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持续稳定就业。
项目完成后,各方都采取了积极的行动。“我们第一次联系了一家闲置的工厂,晚上想出了一个设计方案。第二天,装修队进场,同时办理营业执照,制定管理制度,走了几条腿,确保服装厂在15天内完成设备调试并进入试运行。”扎萨克镇党委书记王海峰说。
小型服装厂引发了一场大变革。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赫尔大安制衣厂走上了正轨,人均可生产10多床被子。每张床的单价是8元。贫困家庭已经被吸收到购买原材料、缝制被子、包装和运输以及清洁工作中。目前,已招聘30多名工人,其中5户10人已建档建卡,8000张床位已签约。预计产值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3万元,贫困户平均收入4000元。
“到年底,我们计划将净利润的15%用于支持贫困家庭发展生产,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有劳动力的人在这里优先就业,他们可以得到劳动收入和红利。我们正在联系民政、发展和改革等部门。,以增加订单数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驻扎在塔赫尔村的红十字会第一书记张丹说。
“下一步,我们要扩大产品范围,生产一些劳保产品,逐步面向市场,使服装厂有实力,贫困户有头。”王海峰拉着我们说。
给钱和东西比给一个好项目要好。塔赫尔村服装厂投资小,但周期短,见效快,见效长。对于贫困家庭和农村集体来说,这是一笔“好买卖”,一床柔软温暖的被子支撑着他们的“脱贫梦”、“致富梦”和“小康梦”。
角色实际声音:
村党支部书记袁:“在服装厂效益显现的同时,我们还通过村劳动服务公司承包了全乡的绿化工程,有效地激发了以村集体为引擎的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罗,,一个贫穷的家庭:“我有高血压,不能做重活。现在在服装厂打扫很好,收入稳定,没有疲劳。我希望工厂越来越繁荣,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标题:塔尔河的“梦”工厂——发展产业脱贫富民“一村一印象”系列之九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jj/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