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包含着广阔的历史,延续着民族的血脉,承载着城市的变迁。文化是描绘城市和美国的背景,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轮换,鄂尔多斯这块热土孕育了举世闻名的萨拉乌苏文化、朱开沟文化、青铜器文化、阿尔寨石窟文化和鄂尔多斯歌舞文化...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紧密团结,历经沧桑,共同铸就了“开放、包容、诚信、友爱、坚韧、勤奋、创新、拼搏、不断进步”的优秀精神品质。
新世纪,鄂尔多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文化发展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有6面国家文化先进旗,4个国家文化先进集体,1面国家文物先进旗和1个国家先进单位,6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第二批国家文化科技集成示范基地相继建成。每一项荣誉都印证了我市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发展,丰富了城市的品质内涵,给城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
在城市地区,闲暇时,图书馆、博物馆和科技馆都是寻求知识和探索的地方;黎明时分,市民们活跃在社区、广场和公园里,随着欢快而充满活力的音乐起舞...在农村地区,农牧民可以在窗口清晰的“农家书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设施齐全的综合文化站参加培训、学习、娱乐和健身...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城乡居民的生活更加充实和精彩。我市初步形成了市、旗区、苏木乡(街道)、嘎查村(社区)、家庭文化户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成了“城镇10分钟文化圈”、“牧区10公里文化圈”、“农区2公里文化圈”。
“十一五”以来,全市投资50多亿元建设鄂尔多斯文化艺术中心、鄂尔多斯图书馆等七大文化建筑,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普及率达到100%。大力组织实施“十全覆盖”嘎查村文化室和“入户交流”建设工程,加强苏木乡(街道)和村嘎查(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75个苏木乡镇和街道均设有综合文化站,866个行政嘎查村和社区设有文化室,建成718家草原书店,拥有城市和旗帜文化信息资源。所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免费开放,文化中心(美术馆)和博物馆每周开放42小时,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每周开放56小时。积极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儿童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利用地方节日和民间活动,支持农牧区民间文化组织和民间文艺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节(那达慕)、农牧民艺术表演等民间文化活动,使民间文化活动延伸到农牧民家庭。
近年来,我市还成功举办了三次国际文化节和两次国际那达慕大会,举办了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并分批派出表演艺术团体赴美国、日本、奥地利、蒙古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考察,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打开了一扇“窗口”,向外界展示了鄂尔多斯悠久的文化魅力,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同时也发展了区域文化事业,满足了人们各方面的精神需求。
文艺创作正如火如荼
我市坚持“三贴近”原则,大力推进有益于民生的文艺精品创作。大量颂扬民族团结、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民族文艺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全市有600多个民间艺术团体,每年有4000多场演出,市旗两级艺术团队在基层演出1000多场。该市的专业艺术团创作了28部重要戏剧(节日),排练了近50场晚会,创作了300多部音乐、舞蹈和曲艺作品。一批舞台艺术作品在重大文化艺术竞赛和区(省)级以上奖项中获奖,获得4项国家集体奖、48项国家个人奖、30项自治区集体奖和1550项自治区个人奖。
近日,由鄂尔多斯国家歌舞剧院重新编排的新版大型民族舞剧《森吉德马》成功上演,并自7月起作为常驻演出在鄂尔多斯大剧院上演。新的民族舞剧《森吉德马》的推出,对于提升鄂尔多斯传统文化的价值,促进民族文艺创作的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市、旗区、苏木乡、嘎查村四级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全市已确定文化遗址959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3处。七个旗区有博物馆,包括30个博物馆(纪念馆),25个注册博物馆(纪念馆),国有博物馆(陈列室)文物3万余件(套)。积极抢救、挖掘和整理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建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积极开展创建民族和地域民间艺术之乡活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另外,我市整体被列为自治区级“鄂尔多斯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推进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收集、整理和保护的民族文献包括河套文化、朱开沟文化、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秦之岛文化、阿尔寨石窟文化、萨拉乌苏文化、沙漠文化等文献信息资源2万余份,以及20多种地方报刊杂志和200多种光盘图像。正在进行的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也走在了整个地区的前列。
文化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在继承中创新,在挖掘中发展,在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我市不断将优秀的区域和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为经济发展插上文化翅膀,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自2006年以来,先后制定并发布了《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项目实施方案》、《鄂尔多斯市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意见》、《鄂尔多斯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自2010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涉及旅游、影视、演艺、娱乐、会展、动漫文化等产业的龙头企业。文化产业正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工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一城五园四街八大产业”(一城:蒙古族题材影视城;五个园区: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成吉思汗陵文化旅游产业园、东联动漫产业园、秦之岛文化产业园和萨拉乌苏文化旅游产业园;四街:文化娱乐街、酒吧街、特色餐饮街、蒙古族手工艺品街;八大产业: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广告展示、影视音像产业、文化产品产业、动漫产业、体育竞技产业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稳步推进。横店、上海联合、内蒙古民族等影院线已引入数字影院线建设,拥有55个电影银幕。截至2014年,我市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文化经营机构有2000多个,从业人员1.5万人,投资金额超过1亿元的项目有20多个。文化产业已成为全市第三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多元化投资格局逐步形成。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成吉思汗陵、香砂湾、秦之岛、恩格贝、油松王、碧海阳光温泉度假村等文化旅游项目大多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城陵旅游区和香砂湾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冠峰胜州奇石勒古城被评为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根据文化资源的特点,经过科学规划,我市正在形成一批规划水平高、建设水平高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其中,大秦志道工业园已基本建成并开始接待游客,蒙古起源文化产业园已开始试运行,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基地已开始建设,成吉思汗文化产业园、马主题文化产业园、鄂尔多斯王文化旅游产业园、鄂连旗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园也在规划建设中。
今后,我市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用三至五年时间,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沙漠生态文化、民族手工艺品、广告展示、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文化传媒、节庆活动、体育竞赛、影视动画、包装印刷、万文市场
标题:品质城市文脉畅——鄂尔多斯市全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综述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