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1字,读完约3分钟
初夏的时候,我走进鄂托克旗奥勒招旗镇马厂井,帮助穷人,搬迁居民区。温室里的蔬菜幼苗快要滴下来了,棚外忙碌的村民们都懒得去擦额头上的汗水。房子的正面和背面长满了绿色植物和盛开的花朵。
远离村委会的笑声,马厂井扶贫大会正在这里举行。该村95户贫困户已获得11.2万元扶贫红利。看着手中的现金,贫困家庭的脸上洋溢着无法抑制的喜悦。这是他们第四年获得工业红利。他们确实感受到了生活的改善,不禁对党的好政策赞叹不已。
在马厂井村,2016年,奥勒招旗镇党委和政府按照“五批”扶贫计划,对6个、7个和8个社区的95户和227名贫困人口实施了搬迁安置。
人们已经搬进来,住在新的房子里,但他们仍然要吃饭和发展。我该怎么办?帮助移民增加收入是做好扶贫搬迁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奥勒号召镇党委和政府探索和实施“331”扶贫模式,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流动、稳定、致富”。
“三个主体”联动突破发展瓶颈。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农牧民(贫困户)为主体、合作组织为动力”的新型产业扶贫机制。在产业规划的指导下,政府对农业、畜牧业、农业综合项目和资金进行了全面整合。每户建了一个455平方米的养殖棚,每人建了一个0.5亩的拱形棚。农牧民(贫困户)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以及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了解扶贫政策和趋势,参与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共同决定工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全过程。通过构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机制,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养殖业,实施“统一养殖品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市场销售”,不断推动扶贫产业向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整合“三个联系”构建利益共同体。探索建立紧密、可持续的利益联动机制,形成农业与企业“有我有你”的一体化、一体化格局。龙头企业不仅可以解决基础设施薄弱和产业工人短缺的问题,而且可以大规模发展,有效对接大市场,剩余劳动力可以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的合作组织,形成生产要素的联结。依托龙头企业,积极引进西蓝花、哈密瓜等特色产业,组建两个农牧业技术服务团队,为农牧民(贫困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服务,形成科技服务对接。充分利用第三节活畜交易市场和现代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辐射效应,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申报工作,统一使用“红叶”、“人人受益”品牌进行销售,提升农畜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共同品牌联系。
“一地三资”将增加收入,促进三改改革。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份、农牧民变股东”的原则,与当地自治区龙头企业红叶农牧公司建立了农业企业利益联动机制,有效开辟了三条增收渠道。“拱棚”合同有“租金”。一个1000元的蔬菜塑料大棚,与95个农户签订了112个大棚合同,平均每户2人,每人至少增加500元;在就业的基础上有一个“工资”。企业的所有工作都以贫困人口为主,马厂井村30多户贫困家庭被吸收到公司工作,实现了就地稳定就业。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不超过1.8万元;努力工作和致富有一个“红利”。签订劳动合同的农牧民,除就业“工资”外,由企业按劳动贡献率给予奖励。2019年底,将向12名长期坚持的农牧民发放1.8万元。
聚一点智慧聚沙成塔,聚各方力量克服困难,政府搭建“唱戏”舞台,企业进村入户,与嘎查村缠绕,联系贫困户,为农牧民带路的多赢模式,在奥勒招旗镇主战场上潜力巨大。
标题:敖勒召其镇扶贫利益联结 “结”出百姓红利“果”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160.html